2023年服贸会期间,金融服务专题活动板块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3日在北京首钢园顺利召开举行。会议以“守正创新 开放引领——全球经济重塑与金融业变革”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数字化驱动金融变革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自2005年创办至今,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八届,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宣介平台、国际金融前沿热点的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展示平台。
多位大咖聚首,共话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
会议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规则标准。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四是完善日常监管。五是推进国际合作。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已成为开放水平排名提升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作为银行业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推动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
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数字经济发展使央行数字货币成为货币升级方向
会议上,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要实现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所有零售场景下的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既有现钞的物权特征和匿名功能,又具备电子支付工具的便携易用和可追溯性,可成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通用型支付工具。在完成货币的升级后,全社会的支付工具也就相应地要升级为新的货币。”
历史上每一次的货币形态的变化都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所推动的。从物物交换、贝壳成为一般等价物到后来的“秦半两”、“圆形方孔”钱币,再到后来的交子以及法定货币等等。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商业支付工具逐渐替代物理现金,未来,商业电子支付工具可能全面满足数字经济社会的需求并完全替代现钞。原来,当储户对某个银行的服务不满意或者出现信心问题时,储户有两个选择,可以把存款转存到其他银行,也可以提取为现钞,如果没有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那么储户在无现金社会就失去了提现的权利。
“我们需要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向储户提供提现的选择,也就是提取数字形态的央行货币的选择。”穆长春指出,央行也可以保持直接调控流动性的工具选择。而网络技术、移动支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法定货币的升级方向。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是利用最新的网络和移动支付技术,通过组织形式和业务模式的再造,实现了对货币发行和支付体系的一次大的升级,既有现钞的物权特征和匿名功能,又具备电子支付工具的便携易用和可追溯性,升级成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通用型支付工具。
数字人民币批发和零售的区别标准并不是金额大小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应运而生。而在货币升级的方向中,穆长春认为,首先要实现升级的是零售场景所用到的支付工具,也就是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所有零售场景下的支付工具。
“现在有些观点认为,零售场景的意思就是说数字人民币只能用于小额支付,不能用于大额支付”。穆长春指出,实际上区别数字人民币批发和零售的标准并不是金额大小。
他介绍,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所谓批发支付交易,就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交易,是按照支付交易的对手方来区分的,而不是以金额来区分的,大额支付并不一定就是批发支付,小额支付也不一定就是零售支付。
实际上,除了双方均为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交易,其他各个主体之间的支付交易都属于零售,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为个人、企业、事业、政府单位的支付交易,都属于零售支付。
穆长春还指出,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是“钱”,而微信、支付宝、作为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掌银APP、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APP,依然作为钱包使用。而这些钱包提供商,包括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要有合规意识,取得相应金融牌照并服从监管。
“短期内,这些钱包可以先从技术标准上统一二维码标准,实现条码互认;长期来看,将稳步实现支付工具的升级。”穆长春进一步表示,升级过程中支付市场的商业模式不用改变,监管模式也不需要改变,可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抱”的大方向,根据原有监管职责和权限进行机构型和功能型监管。同时,由于处理成本的降低,支付市场参与方的成本也降低,社会整体福利因此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