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凯审计长明确指出,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审计机关推进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审计思路方法的迭代创新,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路径,也是做好审计主责主业的必然选择,应该将其贯穿审计项目实施的整个生命周期。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要破解难题、提升质效,做实研究型审计需关注六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分析把握政治大局。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首先是经济监督,经济问题背后实质上是政治问题。如财政资金分配承载政治意图,重大项目实施影响政策效果。因此,要做好审计工作,势必要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从顶层设计入手,吃透精神、领会实质。要研究好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被审计领域、区域和行业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只有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研究立项、谋划实施,才能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线分析提炼、提出建议,真正做到紧紧围绕党的工作重点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目标既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整个项目实施的根本方向。从宏观来看,审计目标是“查病”“治已病、防未病”。从微观来看,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审计目标;对同一个审计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审计目标。如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是提高各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能力,关注的是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关注的是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审计目标不同,关注的审计范围和重点、选择的审计方式方法亦有所区别。每一名审计人员尤其是审计组长、主审,在项目开展前必须锚定审计目标,做好研究工作,对审计项目干什么、怎么干做到心中有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研究审计对象,不仅在审计期间,更在于平日积累。审计对象既是指具体的被审计单位,也是指相关业务领域。既要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和改革方向;也要研究审计对象的具体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政财务情况、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还要研究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不论从事何种领域的审计,都要争取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审计干部要主动研究审计工作,审计机关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研究工作,这样在制订项目计划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实施审计时才能迅速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进而查找到风险点。
浙江省宁波市审计局局长励永惠(左)在全市审计电子数据采集工作会议上部署相关工作
对于某一审计事项,可能有多种实施路径和方式方法。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取证技术更加多元,审计分析方法也从抽样分析到总体分析、从因果关系分析到相关性分析,研究利用好大数据审计方法成为当前缓解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紧缺压力、提升审计结论精准性的有效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强调数据先行,活用地理测绘信息技术、卫星遥感影像等多元化的大数据辅助方法,遵循“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全面采集审计所需数据、科学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型,全量筛选甄别问题疑点,分析形成综合评价,为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核实、取证延伸指明准确方向,拓展审计深度和广度。
审计的作用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解决问题。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在提好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能力上尚存在短板。审计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是有区别的,审计意见往往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处理处罚意见。当前,各级各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也对审计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审计意见不但要精准得当,更要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可参照执行。审计建议则是建设性提议,切忌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深入研究,提出能够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甚至直接转化为政策措施的审计建议,真正做到敢提、会提,提得准、落得实。
审计机关要以强化审计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审计价值为导向,力促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切实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不仅要揭露审计对象表层问题,还要更多地挖掘体制机制制度问题,提炼形成更有价值的信息专报供领导决策参考。不仅要认真抓好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还要着力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勤于实践,还要善于总结。不仅要挖掘单个项目的成果,还要跨项目、跨处室、跨年度深度提炼、整合,促进审计成果高效运用,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实研究型审计需久久为功、抓铁有痕。全员全链条开展研究型审计,实现以研促审、以审带研、研审相长,是审计机关需要长期探索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