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潮起塞上绘江南——宁夏审计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纪实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是我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特殊的生态地位让宁夏成为西北重要生态通道、华北重要生态屏障、全国重要生态节点。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宁夏视察,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部署。

近三年,宁夏各级审计机关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紧扣先行区建设的各项重大部署,加强对重点资金和项目的跟踪审计;聚焦“四权”(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压实水土保持治理职责,开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资金审计。保护好母亲河,既是一道确保安康的生命题,也是一道亟须破解的发展题。以实际行动精心呵护母亲河,宁夏审计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促进综合治理  保黄河之安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首要是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确保黄河绝对安全。宁夏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首要任务、重要职责,聚焦根治水患、落实防治措施,既坚决保障黄河宁夏段的安全,又主动维护黄河下游流域安全。

吴忠市黄河岸边曾违规修建了多处建筑物。据当地群众反映,依河而建的柳园和神农岛是不少游客的首选,这让原本宁静、清爽、绿草盈盈的黄河两岸,逐渐挤满了喧嚣熙攘的人群。黄河岸边行洪区内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严重侵占了黄河右岸滨河体育公园、大禹文化广场及码头河滩等公共设施,给沿岸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018年以来,自治区实施黄河河道治理工程,归顺流路、护滩保堤,提升行洪能力。2019年3月,吴忠市审计局针对黄河吴忠段堤防安全治理情况,开展水务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审计人员紧盯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以及吴忠市东南部引堤调水及河道生态治理项目、黄河二期防洪工程、苦水河防洪治理等水利项目、水利基础设施情况开展审计调查,揭示行洪区内私自搭建彩钢板房、库房、温棚等违章建筑问题。

吴忠市税务局、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迅速组织力量,依法拆除沿岸散乱违章建筑,并对黄河右岸公园、广场及码头侵占河滩等乱占乱建问题限期整改。

如今,违建建筑得到彻底拆除整治,环境秩序焕然一新。家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的马文国老人来到岸边,看着不远处成群水鸟轻踩水面激起的点点水花,不无感慨:“经过治理,在河里采砂的船没有了,堤坝越来越牢固了,黄河安稳得很。”

堤防安全,关乎黄河安澜,关乎全区人民安居乐业。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全区审计力量,对黄河流域防洪治理、节水改造及水土保持资金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共涉及资金项目210个。此次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概算执行、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及建设效益情况,包括建设程序履行、资金筹集使用,建设进度管理与项目效益等内容,揭示了部分市县水土保持规划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项目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督促水务部门建立健全河段保护工作机制,主动维护黄河行洪安全,确保黄河宁夏段堤防安全建设。

推进截污治污  净黄河之水

宁夏全区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所有河流、湖泊的水最终汇入黄河。一直以来,在宁夏境内黄河的一些河段、支流、入黄排水沟等处,水体发黑、发臭,令人十分痛心。

治理黄河,任重道远。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对全区27个市县(区)、部门开展了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由于水污染防治专业性、政策性强,审前需要做足准备工作。审计组一方面广泛收集和系统学习“水十条”、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要求,先后3次邀请污水治理专业技术人员对参审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深入发改、环保、财政、水利等相关部门,就《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方案》、全区节能环保支出预算拨付数据、黄河干流支流水量及宁夏地表水系图、水环境质量状况、水质监测结果数据、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全区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数据、国控水污染企业超标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宁夏黄河水污染思维导图》出炉,将全区6个黄河干流监测断面、13条黄河支流的16个监测断面、15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和8个国控重点湖库的历年监测水质、水量及污染源进行图示。

有了思维导图,审计工作有的放矢。审计组围绕水污染防治政策执行、专项资金投入拨付、项目建设运营等情况,深入清水河、沙湖、星海湖及重点入黄排水沟四二干沟、银新干沟等35个河湖、水体综合治理项目点进行实地调查,并通过环保部门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对全区36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实时查看。同时,审计组利用中午、晚上和周末等非工作时段对全区53个污水直排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水污染防治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审计揭示的“2017年以来部分沿黄支流、湖库、排水沟水质无明显改善”问题,被审计单位采取控源截污、保护与治理共同推进等措施,大力整治不达标水体,沿黄支流、湖库、排水沟水质明显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在全力实施好全区总体水污染治理项目审计的同时,组织各相关市县加大对污水终端项目的审计监督。

作为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水质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如何,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如何,生态环境效益如何?吴忠市审计局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概算执行、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及建设效益情况,包括建设程序履行、资金筹集使用,建设进度管理与项目效益等内容。审计人员打破以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传统思维模式,厘清“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组合工艺对尾水强化处理的提质增标情况,盯紧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提升实效,把牢入黄水质关口。

“多亏了审计部门鼎力相助。”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项目负责人感叹。项目建设初期,审计人员全程跟踪监督,重点检查湿地水动力环境、自我修复调节、生态系统健康和永续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推动建立常态化排查和风险隐患处置机制,帮助解决多项技术上的难题,有效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如今,一片片长势茂盛的菖蒲、水葱、千屈菜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一池池吸附污物的鹅卵石、火山岩令淙淙水流越发清澈⋯⋯在古城人工湿地,尾水在菖蒲、水葱以及微生物的“消化”中变成一股清水,汩汩而出,流入黄河。沿岸居民喜于这些变化,“黄河水变清了,环境更美了”。

助力生态修复  增黄河之绿

在宁夏,黄河被称为“母亲河”,贺兰山被称为“父亲山”。黄河水滋润着这片土地,贺兰山阻隔了沙漠东移,护卫着这片平原。

位于宁夏最北端的石嘴山市,西靠贺兰山,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使贺兰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植被稀疏、岩石裸露,绵延数百米的巨大矿坑、堆积的废渣、废弃的厂矿建筑等随处可见,也让石嘴山背上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包袱”。

保护好贺兰山生态,维护好贺兰山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宁夏开始了大规模生态治理,研究制定了《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方案》《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方案》。

2020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无人机现场核查、地理信息系统比对,确定了169处整治点,整治面积58平方公里。此次审计揭示专项整治资金使用不规范、个别整治点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上,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督促指导相关市县和区直部门把问题整改到位” 。

增强贺兰山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平稳是《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的重要目标。在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损害生态环境共性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过程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部门地籍、遥感影像等多种地理信息数据,引进外部测绘地形图、航拍图等开展审计,不断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助力基本消除损害贺兰山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建立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恢复贺兰山自然生态,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贺兰山生态恢复成效初步显现,“父亲山”绿意盎然、鸟语花香。贺兰山下的广大群众,已从保护贺兰山、绿化贺兰山、恢复贺兰山生态系统的实践中得到了实惠、收获了幸福。

深化“清废行动”   洁黄河之源

黄河流经宁夏段地区,是宁夏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一段时间以来,沿河分布大量工业园区,给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深化“清废行动”,促进提升工业园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能力,提高一般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是宁夏全区各级审计机关的心头大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审计力量对200多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370多家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源单位、1500多家医疗机构以及固体废物机制处置单位进行调查走访,关注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全过程,摸清固体废物资金底数,对从不同系统、企业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筛选疑点,掌握了全区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的基本情况,揭示了固体废物在监管和处置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隐患。

生态环境等部门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先后制定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宁夏回族自治区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方案(2020-2025年)》等,并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统筹布局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联合税务部门建立环境保护税征管信息交换配合、动态税源管理等7项机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发挥协作优势;首次将全区2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宁夏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废物的全过程监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基础。

经过持续努力,宁夏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蓝天之下,贺兰山逶迤绵延,在阳光的映照下更显雄浑壮美。“贺兰晴雪”“银川蓝”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服务产业发展  促黄河之兴

“天下黄河富宁夏。”沿黄地带,是宁夏的主要灌区,分布着主要城市,集中了全区57%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全区90%的经济总量、94%的财政收入,生产了74%的粮食。

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宁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综合实力相对偏弱,归根到底,源于自然条件的贫瘠、产业经济的相对羸弱。宁夏常年干旱少雨、风能光能富集、荒漠土地充裕,恰恰为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以及葡萄酒、枸杞、肉牛和滩羊、奶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2020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出台了《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先行区建设重大任务和工作举措,专门做出发展九个重点产业的安排部署。

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认真研究政策要求,跟进开展九个重点产业跟踪审计。紧盯政策落实全过程,及时准确查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严格履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督促责任,与九个重点产业包抓机制办公室构建整改联动机制,深化“纪检+督查+审计”协同整改,形成成果互用的联动工作机制。在预算编制、产业扶持政策的管理上,进一步提高项目执行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持续研究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推动主管部门、被审计单位“废改立”内部管理、资金支出等方面政策制度16项,真正发挥了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黄河流域综合性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宏图,才刚刚起笔。站在新的起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为先行区建设贡献审计力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