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位于黄河“豆腐腰”的首部,对沿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洛阳市审计局在县域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统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工作,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重要内容,抓好生态保护全方位监督,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洛阳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节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近年来,洛阳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有力推动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洛阳市审计局紧紧围绕“一河一策”生态保护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生态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重点审计了全市各级政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生态保护资金使用情况等。通过审计,推动全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政策措施落实,加大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加快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审计。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洛阳市审计局深入开展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审计,重点审计了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生态保护违法违规行为处理情况等。通过审计,推动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责任,严肃查处生态保护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提升了全市生态保护工作水平。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全方位监督。洛阳市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综合优势,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新模式,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拓展审计思路,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的监督,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审计局共审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项目100余个,审计资金200余亿元,促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79%提高到2020年的88.4%,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由2015年的76.5%提高到2020年的89.5%,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38.9%提高到2020年的42.1%。
洛阳市审计局将继续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审计力量。
洛阳市审计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洛阳市实际相结合,围绕落实《洛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提出的“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审计融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年度重点审计项目中,统一制订审计工作方案,坚持“理论研究+试点先行”,重点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做到同步谋划、全面推进。
该局积极推进审计工作“一盘棋”谋划,打造精兵团队。采取以国家审计人员为主、行业领域专家为辅的人员调配方式,以专业互补、工作互助、能力互促为基本原则,组建技能精湛、素质全面、专业高效的联合审计组。围绕“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坚持突出主题、横向借鉴、纵向核查,组织协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环保、水利等部门建立数据资料库,针对整体规划、污染治理、湿地和耕地保护等重点事项,多方联动、成果共享。做实研究型审计相关要求,以常态化审前培训、审计难点研讨会为实践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黄河流域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指出审计要点与难点,增强审计主动性和针对性。以研究为导向,大量查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其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相关资料,吃透相关政策法规精神,探寻审计突破口,使审计人员心中有底、脚下有路。
洛阳市及下辖县(汝阳县除外)均处于黄河流域,涉及面积广,审计事项多。市审计局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积极开展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两融合”。
多部门协作,助力审计全覆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涉及财政、税务、公安、国土等多部门数据,市审计局将不同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在海量数据中筛查重要疑点,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现场查验的方式核实疑点,有效提升了审计精准度。
在对洛河及分支河流河道控制区以外的采砂企业开展审计时,审计人员从地税部门获取数据,筛选企业缴纳资源税(费)情况,制作柱状图,直观分析审计范围内各年度资源税(费)收入波动情况;从水利部门查看该企业采砂许可年度动态监测报告,关注其开采情况;从电力部门调阅企业用电情况。最后,将上述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企业漏缴资源税(费)、动态监测报告弄虚作假等问题。在对县域内林业、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基础数据摸底画像的过程中,审计组使用ArcGIS软件搭建审计分析平台,导入国土、林业等部门数据图斑,依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地类、林种等后台数据属性编码,筛选并重新核查计算县域内森林覆盖率、耕地及基本农田红线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范围边界等基础数据,依次评价当地政府自然资源、生态红线等长期规划约束性指标控制情况,以及年度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等。
“互联网+”大数据,提升审计效率。高效运用内外数据,努力探索大数据审计方法路径。运用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对海量结构化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高效查询筛选数据疑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搭建图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地理运算平台,分析涉及土地等自然资源疑点问题位置和面积;采集识别并汇集审计分析工作所需的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开放共享数据,便于审计发现典型问题、挖掘顽疾根源。
在洛阳市南部伏牛山脉的山区水利综合治理审计项目中,审计组使用ArcGIS软件,将防止水土流失的植被绿化工程涉及范围面积与林业年度天保工程项目、黄土高原等造林范围面积进行图斑相交运算,发现水利与林业项目就同一地块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在与产业集聚区毗邻的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审计中,审计人员将保护区边界范围作为核查重点,通过BIGEMAP软件载入保护区各功能区边界矢量图层,与历史地貌影像叠加,发现产业集聚区土块侵占保护区实验区约13万平方米。审计指出问题后,当地湿地办协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部门及时对该地块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并逐步归还保护区。
洛阳市审计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原则,紧盯问题抓整改,督促相关部门健全制度、强化监管、堵塞漏洞,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跟踪问题清零。采取“定期反馈+联合督导”机制,督促指导被审计单位持续开展审计整改工作。定期收集汇总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直至所有审计发现问题清零。对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组建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工作组,同被审计单位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关联单位负责人、当事人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措施,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审计整改作用。
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审计“经济体检”功能,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研究,聚焦“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撰写《黄河湿地保护,审计先行》等审计专报6篇,均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累计督促出台《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等规章制度4个,指导主管部门健全管理和监管措施,形成区域联动、部门联合的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