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近两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新春第一会”主题都是聚焦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持续加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力度。安徽省审计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审计职能定位,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审计成果护航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知企暖企,才能让“近者悦”“远者来”。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提升政府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快速兑现,高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安徽省审计厅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常态化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企业帮扶活动,全面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强化交流联系,关注企业诉求。安徽省审计厅每年均由厅主要领导带队参加安徽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热线、办实事”等活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暖民心”行动落实等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与听众、网友进行交流,用心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积极聘请民营企业家作为特约审计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审计工作规划、计划、制度的意见建议;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从不同层面、角度发现和研究政策落实、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工作同步、成果共享。为更好助力企业发展,省审计厅深入企业,倾听诉求,组织对36户省属企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重点了解涉企服务改革、企业诉求办理、减税降费、助企纾困资金拨付使用等“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最后一公里”落实情况,关注政企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公平合理,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诉求20多项。
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涉企机制。安徽省审计厅结合涉企工作实际,制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关于审计服务保障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举措》等制度,细化形成37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落实企业诉求首问负责、清单管理、定期销号、动态清零,着力发挥审计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厅机关积极开展“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33个党支部共制定66项任务清单,涵盖信访事项、惠企事项、为民服务和能力提升四大类别,细化“助企纾困在行动”“法治服务进企业”等具体任务,并将各党支部开展行动情况作为年度评先评优、效能建设示范处室评选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督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审计“为民惠企”服务品牌,持续推动为民惠企常态长效。
强化统筹兼顾,科学谋划项目。安徽省审计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的最新部署、举措、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务重点环节,紧盯预算安排与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专项审计调查、部门预算执行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开展“嵌入式”“融入式”审计。坚持审计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面向全省审计机关印发《关于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加强交叉审计管理的意见》,结合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部署要求和各地区实际,选取营商环境“小切口”,强化对市县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编制的统一指导和审核,加强审计资源统筹,跟踪调度计划执行,推动各级审计机关上下贯通、步调一致开展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政务服务窗口是政府与群众最直接的联系纽带。窗口服务改进“一小步”,便民惠企就会迈出“一大步”。
近年来,安徽省审计厅秉持“民生为先、服务至上”的理念,围绕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质量要求,以企业、群众办事便利为目标,从全流程公共服务环节找症结、提建议、促改革。
围绕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服务。2020至2022年,安徽省审计厅连续三年将“一门一窗一网”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审计,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及接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揭示政务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和接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不规范、使用不充分的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着力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围绕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2021年,安徽省审计厅组织对25个省级部门落实“放管服”政策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对照“放管服”改革关于精简办事材料、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的要求,聚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重点检查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是否及时更新并向社会公布,着重关注推进“证照分离”、电子营业执照发放、优化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运行等情况,揭示违规增加行政审批环节或前置服务事项、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电子营业执照发放率偏低等问题,促进相关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围绕一体发展,激活发展红利。2023年,安徽省审计厅总结长三角地区审计机关协同审计经验,加强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积极实施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该项目按照“揭示问题、促进改革、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重点关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公共数据联动治理等情况,着力揭示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数以亿计、遍布城乡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更是激活市场经济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安徽省审计厅将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审计监督重点内容,紧盯惠企政策和关键环节,强化跟踪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全力护航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紧扣引培并举,发挥政策效应。2020年,安徽省审计厅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审计组延伸审计8个市,走访企业120家,从具体流程入手,聚焦政策执行情况,关注高新企业培育政策执行流程的规范性、流畅性。通过抽调初审、会审、公示和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资料,重点查看执行部门是否履行职责、严把审核关,如小微企业、高新企业审定依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备相关资质等;重点查看政策是否及时兑现,如审批流转是否高效、直观,从预算安排至资金兑现是否落实到位等。与此同时,着重关注执行部门后期跟踪监管是否到位、能否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紧扣助企纾困,提升资金绩效。2022年,安徽省审计厅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务重点环节,成立助企纾困工作专班。通过开展新增财政资金、助企纾困资金等相关政策落实审计,围绕财政助企纾困资金安排、下达、拨付管理使用情况,着力揭示资金安排不合理、方案不明确、下达不及时、支出进度慢以及闲置沉淀等突出问题,加速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快享至基层;围绕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偿还及时性,重点关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债务单位拖欠中小企业货款、工程款、保证金等“新官不理旧账”、久拖不付、新增拖欠等问题。2022年,通过13个省级开发区审计,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清欠55家民营中小企业工程、货物及服务等账款6717万元,推动3个开发区及时减免兑现120家企业新冠疫情期间房租878万元,督促6个开发区清退328家企业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资金共计2251万元,有效推动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紧扣金融供给,缓解融资瓶颈。安徽省审计厅通过实施徽商银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及相关金融系统审计等,聚焦信贷结构、融资成本、涉企收费、支农支小等情况,揭示地方金融机构未能主动减息让利于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不足,利用优势地位将应由银行承担的不动产抵押物评估费、保险费、登记费等费用转嫁中小微企业等问题,督促地方金融机构健全完善信用贷款投放方式,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优惠、普惠金融扶持政策,及时足额退还中小微企业不合理费用,着力推动构建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愿贷、敢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安徽省审计厅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助力打造好环境、好平台、好服务的“皖美”营商环境。
“目前正逢企业开工,招工情况怎么样?”“在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等方面,你们有哪些意见和建议?”2022年新年开工伊始,省审计厅主要领导即赴合肥市庐阳区、长丰县开展调研,实地走访安徽合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认真听取市场主体对涉企政策、服务、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关注评价指标,优化要素配置。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水和土壤,企业引进来不是结束,还须让其留下来、发展好。2022年下半年,安徽省审计厅组织省辖市审计局对8个省级开发区进行交叉审计,本着要“产投”不要“风投”理念,重点关注“亩均论英雄”、“双招双引”、扩大有效投资等措施要求落实情况,聚焦开发区入驻企业的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等指标,核查规模以上企业等重大项目新增和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成果转化情况,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服务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在专项审计的推动下,开发区及企业增强了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健全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奖补挂钩、低效用地认定等制度,实现项目开竣工、投达产、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违约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管理跟踪监管。
关注减税降费,助力企业解绑。2020至2022年,安徽省审计厅结合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对55个省级部门落实涉企收费政策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聚焦企业“生存之难”,关注相关部门是否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要求,有无第三方截流减税降费红利等行为;是否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有无未经批准自立收费项目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问题;是否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政策,有无清单外收取保证金、未及时清理退还保证金、未推广实施银行保函方式收取保证金等问题。相关部门采纳审计建议,清退长期挂账涉企保证金8065万元,惠及22家企业,促进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政策落实,推动解决企业“发展之困”、实现企业“预期之稳”。
关注隐性壁垒,厚植营商沃土。安徽省审计厅在各类审计项目中,加大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程序、政府采购程序的审计力度,持续关注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隐性壁垒,着重检查工程招标方式、招标范围、招标程序、招标文件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招标投标流于形式、违规围标串标、项目资质条件要求过高导致不公平竞争、违规设立特定区域和特定行业奖励作为加分项等现象,促进相关部门切实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规范坚决清理“三库”(政府采购备选库、 名录库、资格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2022年,安徽省审计厅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13个省级部门精简行政审批、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涉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精简取消30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不合理申报材料,并严格查处部分单位在政府采购项目设置特定业绩作为评分项、差别对待潜在投标人等问题。
“这个单子挺好的,从前审计是事后监督,现在监督靠前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对照改正。”接到审计发现常见问题提示单的某省属企业部门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安徽省审计厅注重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紧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审计发现共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整改督促,着力稳主体、优环境、促发展,推动将审计监督效能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成效。
坚持跟踪督促,促进助企纾困稳主体。安徽省审计厅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结合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发现的问题,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省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预警提示办法(试行)》,向省属企业等100余个单位发放审计发现常见问题提示单,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对照典型问题,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同时,建立重大审计发现问题清单,推动将整改情况纳入省委督查范围。2022年,通过实行问题和整改清单动态管理、跟踪核实、对账销号,督促被审计单位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合计2.3亿元,退还企业各类保证金、不合理收费等5600万元。7家金融机构落实审计建议,研究推广“科保贷”“青创贷”等融资担保产品,新增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57亿元,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3.82亿元,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坚持贯通协同,促进制度建设优环境。安徽省审计厅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强与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的协调会商,协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事项专项督查,通过深化审计成果运用,积极提升监督效能。如针对政府采购、专项资金使用中违规设置隐性壁垒、不合理指标要素等问题,推动省财政厅完善政府采购监管系统,修订完善17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配合省教育厅开展招标采购领域各类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专项清理;督促省国资委出台《安徽省省属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等制度,持续加强政府采购项目从预算编制、项目采购到资金支付的全周期管控。针对开发区审计中发现的招商引资政策标准不明晰、政策兑现流程不优化等共性问题,督促相关主管单位出台《招商引资项目全流程注意事项》《招商引资企业政策兑付指南》等11项制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发展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经济行为,提升经济管理水平。
坚持系统研究,立足靶向施策促发展。安徽省审计厅在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力度和深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共性问题分析研判,组织撰写的《涉企保证金政策不到位问题应引起重视》《财政助企纾困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等信息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结合审计发现问题,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活动,完善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关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安徽省审计厅将持续立足职能定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和涉企服务重点环节,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越来越多的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让安徽营商环境土壤“土质”更优、“肥力”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