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基础设施区块链
2. 区块链助力双碳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3. 碳链网格体系结构
4. 区块链安全可信感知芯片
5. 可扩展的分布式预言机
论基础设施区块链
Infrastructure Blockchain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云南省区块链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胡 凯
目前来看,私有区块链很难体现区块链公平可信的特征,和集中式系统区分不大,因此并不符合应用于实体经济,而公链体现了区块链的本源思想,由于其应用目标有局限,规模要足够大,构建和应用比较困难,因此,联盟链成为了实体经济应用的一种常用形式。但是随着区块链应用的不断扩大,链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不能局限于某个领域或者行业的联盟应用,大量联盟链的构建也造成了“链孤岛”,底层协议、数据、交互接口互通困难,同时与现有集中式系统为主流的云、网、端、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互联困难。这种区块链系统自循环发展模式很难适应数字经济的需求,目前应用和规模都缺乏路径和模式,这也是区块链当前认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如何和主流系统的融合、能适应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的新区块链体系结构。
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战略建设目标牵引下,我们认为,一种可扩展的新型区块链类型应该成为一种主流,可以称之为基础设施区块链,即建立跨领域、地域的、多链互联、云网端及数据中心可协同的基础骨干链,支持区域规模的多经济体共用,是介于公链和联盟链之间的一种形态,这里公链和联盟链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不同的只是权限控制的接入不同和规模应用的不同。
图3 第三代新基建区块链抽象模型
首先我们可以给出基础设施区块链(IBC:Infrastructure BlockChains)的一个定义:基础设施区块链权限由政府或公益性组织公信管理或监管,规模可以覆盖区域(省级、市级)行业应用和数据存储,足够多的骨干共识节点保障系统的可信性和公信性,能支持新型的跨链、分片和链上链下互通,提供良好的接入、服务和智能合约应用接入,用户分层可设置访问控制权限,从而形成一种区域基础链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未来延展扩大或对接国家级骨干链,同时与现行云网端实现链网融合以及与物联网、工业标识系统和数据互联网等的互通,构建链上链下可信服务协同体系,支撑省、市、县级区域跨行业的区块链服务、监管、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形成新基建基础设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