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清楚”从根本上来讲,是站在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基础上,提出审计人员在审计核查问题时应当做到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广大审计人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审计方向。其本质是研究型审计的具体实践,最终目标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于广大审计人员来说,如何提升审计干部查处问题达到四个清楚的标准,既是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审计人员要顺应时代要求,契合工作性质与特点,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度。
一、谋定后动,提高挖掘问题的广度
审计的首要目标是揭示和发现问题,就像医生看病,把脉问诊后确定肌体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针对基层审计机关,往往存在时间任务紧与人员力量不足的双重矛盾,因此在实施审计项目前要做好充分的审前工作,通过“望闻问切”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后再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往往事半功倍。“望”即指的是在项目开展前,要仔细观察梳理审计项目的立项意图、政策背景,多方搜集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政策法规,还要关注审计项目及审计对象相关的舆情动态特别是对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也是一种审计思路和方向;“闻”即要多听多记做到心中有数。要充分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核算水平等要有个初步分析,初步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以前年度或者所在行业领域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整改情况,有的放矢锁定审计重点;“问”即指的是在审计调查了解环节,审计人员要把提问作为发现和挖掘问题的重要手段。审计提问需讲究方式和方法,更是一门艺术。根据前期初步了解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列出提问纲要,要有的放矢,一针见血。既可佐证疑点问题的存在,又可挖掘新的问题线索;“切”则是研究确定审计事项和重点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审计方法作为查找问题的切入点。对某一审计事项,可以结合具体行业、数据类型、技术模型进行初步的诊断分析。对于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占据主要地位的项目可以采用数据筛选的方法确定后续审计重点,对于政策执行效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还需要确定实地走访的任务量以及延伸深度来安排主次确保审计目标按期完成,对于业务量大的单位往往还需要通过全面抽查、局部详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审计无死角。
二、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深度
审计人员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应只是孤立的、单一的,更需要系统的、全面的去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针对同类型、同行业、同溯源的还应合并串联起来集中分析,深度挖掘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切勿一叶障目。一是要聚焦微观,见微知著。比如在大数据比对中发现某单位应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物品采用个人采购或者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招投标的情况,审计人员应进一步分析成本利润有无明显偏离合理区间,进而沿着资金流向判断部门单位或者个人有无借助权力谋取私利,从而揭示有无滥用权力致使政策目标无法实现等问题。二是综合研判,分清主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结合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环境,相关责任人的主观目的以及政策决策流程等方面综合研判。审计人员要正确把握“依法审计”和“三个区分开来”的实质性关系,要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决策、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做到主观上看动机、客观上看程序、总体上看结果,才能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以及合理的提出处理意见。以产业引导基金投资为例,基金投资项目本来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审计应关注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引导方向、是否进过详细调研、科学论证、市场调查、风险评估等流程、是否经过集体决策、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报批程序、产生损失后是否采取积极补救措施等,而不仅仅把投资收益作为唯一的审计判断指标。因此审计人员只有把问题各个环节弄清查深,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才能以理服人。
三、夯实基础,提高问题定性的准度
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行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以及政策之间互相叠加,审计对象、审计目标也逐步从单一化演变成多维化、复杂化。因此,审计人员要全面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对审计业务综合把握能力。一是要通晓政治理论基础。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发现的问题可能看似是经济问题,实则背后蕴含着政治逻辑。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来看待审计问题,从审计发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结合讲政治的高度把握问题定性。如对基层制定的政策执行审计,问题的定性不仅要关注基层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还要深刻把握党中央、省、市相关同类政策领域的文件精神,将政策执行放在政治理论框架下去思考,在考虑区级实情的情况下推动国家经济方针政策落地生效。二是要通晓专业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基础不仅指的是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领域专业知识,更应提高审计流程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细节,常常出现审计证据链条不完整、审计定性不清楚、审计法规引用不合规的问题。因此审计人员要深入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学会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对问题定性,要以规范实施的审计结果为基础,以充分适当的证据和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客观、公平公正的提出审计问题定性,提出实质性处理处罚,避免隔靴搔痒。
四、服务大局,提高问题建议的高度
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实现揭示问题、规范问题、促进改革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增强大局意识,始终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区域经济发展大局,通过微观审计提出宏观建议。一是要提高政治领悟力,把准建议方向。审计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只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最重要利益是什么,才能促进审计工作落实到贯彻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决策部署上。要坚持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什么,要将审计建议放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上,做到同频共振。二是要立足问题本质,提升建议的指导性。审计人员要立足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出指导性强的审计建议。审计建议应当与揭示的问题相呼应,对症下药。既要言之有理、直击要害,也要有短期的治标之举与长期的治本之策。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存在的主要问题,擅于归纳提炼,提高建议的高度和准度,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