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会计实务工作的不断发展,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笔者总结十几年来的财务工作经验认为,对出纳岗位的工作应有一个新的定位,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权限
出纳岗位是财务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明确出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是做好出纳工作的基本条件。
1、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出纳岗位主要职责: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不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根据国家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核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资金报表,按期汇报资金收支状况;保管库存现金、票据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安全与完整;保管有关印章、空白票据等,并及时做好相关的使用和注销登记。
2、出纳岗位的权限:维护财经纪律,执行财会制度,抵制不合法的收支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参与货币资金收支计划编制及定额管理;管好、用好货币资金。
3、出纳岗位的限制: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尤其是支付,必须由会计主管人员审核、批准,出纳方可办理;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的发放,须经人事部门核算并审批后,方可办理;库存现金应日清、日结、日核对,保证账实相符,会计主管人员应随时抽查盘点,平时尽量减少现金大额收支行为,以银行收付为主。
二、出纳岗位的特殊性和风险防范
出纳岗位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具体业务活动,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工作出了差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甲企业2000年汇给山东乙企业27万元空调系统预付款,因出纳疏忽将款项汇给了山东丙企业,时隔3年后,甲企业空调系统验收时才发现此笔错误,而此时丙企业已破产1年多了。
出纳岗位的风险从行为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主观性风险和客观性风险。主观性风险是指在明知道有关财经法规等禁止条款的情况下,出于个人的私心故意出错的风险,如篡改他人报销的票据,私自增加私人票据套现行为;客观性风险是指因为企业相关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风险,如出纳与业务串通将未开票的收款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出纳岗位的风险从业务性质上也可以分为两类:票据丢失和工作失误。票据丢失存在比较严重的风险,有单据管理混乱造成的,也有单据传递丢失造成的,甚至还有内部人员故意造成的。工作失误包括多付或少付款、收受假币、汇款信息出错、内部监控不力等。
为防范因出纳工作缺乏监管而造成的风险,企业应建立并加强制约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加以预防,让在这个岗位工作的人员“不能想、不敢想、想了也不能得逞”,同时配备必要的工具,避免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和差错。
在选人、用人环节,应从加强品德、素质教育出发,在源头上尽可能杜绝主观性风险的发生,做好入职前信誉调查工作;通过明确工作流程的环节和关键控制点,采取交叉稽核、过程跟踪控制、分级授权审批等方法化解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客观性风险。出纳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如下职业道德:(一)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二)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认真进行监督并结合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三)认真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出纳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四)办理出纳事物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五)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专业方法,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六)保守本企业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企业负责人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漏企业的会计信息。
从业务处理流程来讲,一方面要从做好单据交接等基础工作做起,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单据保管责任,完善已归档档案的借阅审批手续,从而减少票据丢失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及时登记,做到日清月结,现金及票据实行专人专柜保管,杜绝非出纳人员接触现金,增强假币识别能力,增加会计复核程序等手段,加强资金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失误风险;另外,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对不同业务设置不同的流程,在不同的流程中设置不同的审核人员,不同的审核人员授予不同的审批权限等方式,逐步完善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体制。
三、出纳岗位现状分析及展望
调查发现,出纳岗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工作内容呈不断细化的趋势。
在设立初期的中小型企业中(一般3年以内),由于受企业规模、业务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普遍需要“一专多能”式的人才,出纳岗位往往承担了更多非财务会计范围内的工作,以满足企业“控制成本”的管理需要,而基于上述出纳岗位的特点和《会计法》的有关强制性规定,出纳岗位在企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实务工作中,出纳岗位除“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以外,一般还可兼管固定资产、库房、办公用品等资产的管理,另外纳税申报、保险申报、合同统计管理、发票使用管理等工作出纳也可参与;这既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中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控制的基本要求,又培养了出纳岗位的综合处理能力,对该岗位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有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同时,由于减少了数据的中间传递环节,也能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工作同样也需要其他人员的复核,以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设立之初,往往都使用兼职会计或实行代理记账制,因此,票据传递可以说也是出纳岗位必须细心做好的工作,出纳起到了沟通企业业务与会计工作的桥梁作用。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会逐步上升,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会越来越正规化、专业化、职能化,上述出纳岗位兼管的库房、办公用品等资产的管理工作以及保险申报、合同统计管理等工作,由于与财务会计工作的紧密程度不同,会逐渐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逐步实现专业化,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年以上。
随着企业规模的继续扩大,业务量快速上升,财务部门内部也会分工越来越细,逐步实现专业化,如固定资产、纳税申报等工作会由专门的会计人员来处理;当企业规模足够大时,出纳岗位的工作也会更专业化,可按照现金与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的不同户头、票据与有价证券的办理等工作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工,也可将整个出纳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步骤进行分工,对于企业内部“结算中心”中的出纳,还可按照不同分公司、子公司定岗定人管理。
随着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读卡器、密码器等高科技产品在工作中的不断普及,以及会计软件记账、企业ERP管理、网上银行的使用、网上纳税银行代扣代缴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财务会计人员逐步摆脱了手工记账的冗繁工作,从事后控制逐步走向事中、事前监控的综合管理阶段,为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而出纳岗位的工作也会随着财务部门对上述新技术的使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对资金的管控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投资、融资、票据管理、资金控制分析等方面,为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更为详实的基础信息。
经济危机的爆发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资金管理失控造成的。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报表业绩年年提高,但资金管理到位且年年都有盈余,甚至资金净流量增长大于利润增长幅度的几乎微乎其微,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出纳工作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尤为突出。
总之,出纳岗位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风险性、特殊性和成长性的工作,出纳岗位的相关知识培训是财务人员的必修课,出纳岗位是财会人员的事业起点。
出纳管理制度的完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纳员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而敏感,市场化的推进,各级的核算单位要保证资金安奎运用,而出纳员同银行的业务接触频繁,与外界各种人员发生往来的事情增多,捕获各种经济信息的机会较多。由于出纳员的这种特殊工作定位会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甚至直接参与相应决策,所以,企业内部更要不断完善出纳的管理制度.创建安全保障制度以确保对出纳工作的合理监督。本文从出纳的职责、现令先进的出纳管理体系出发就如何创建合理的出纳管理制度作出了阐述。
【关键词】明确职责 现金管理 结算原则 掌握法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纳员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而敏感,市场化的推进,各级的核算单位要保证资金安全运用,而出纳员同银行的业务接触频繁,与外界各种人员发生往来的事情增多,捕获各种经济信息的机会较多。由于出纳员的这种特殊工作定位会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甚至直接参与相应决策。所以,企业内部更要不断完善出纳的管理制度,创建安全保障制度以确保对出纳工作的合理监督。
一、出纳的基本职责
1、出纳工作的基本职责
出纳工作大致包括:现金的收进、付出、结存工作。由于是负责日常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手工),所以必须及时与实物、总账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反映经济业务,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收付、账实相符。
2、出纳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
出纳工作人员既出纳员,是指经办现金收进、给出、管理库存的专职财会人员。要求能够合理准确的完成出纳工作.依法准确、清晰地开具收据。保证负责企业的资金核对工作,完成账务的清理工作.具备安全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负责人反映,能积极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出纳管理制度
出纳员与会计员都是经济岗位上的重要工作人员。是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由于现金是具有特殊财富功能的货币符号,而货币的流动功能很大,相对的使用后果也是惊人的。专人管理资金与专管帐目的会计员形成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资金运用单元不仅要有专业的结算人员,更要有相对先进的管理制度。
1、制定好现金管理制度
现金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资产,它虽然无法快速的产生余额,但是为了满足日常营运的需要,企业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以防不时之须、掌握商机,以及偿还贷款。企业为了管理好这些现金就必须有一套管理现金的方法。正确掌握在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的现金数额。现金管理不同于人员管理,它要求用制度来说话,用制度来约束人,而不是用人来管人。制定现金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国家相应的现金管理要求。如《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的相关要求。②设立集中银行。转账结算凭证在经济往来企业以服务地区和各销售区的账单数量为依据,指定一个收款中心(通常是设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的银行)的账户为集中银行。这样更便于依靠银行的相应法律法规来整合制约集团化的资金流失。③完善现金盘点制度。企业应规定出纳人员定期定时进行库存现金的盘点。制度要要求出纳人员建立邮局锁箱系统.进行现金整理。现金盘点要由出纳员按已办妥现金收付手续的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账,并由企业专业人员同时进行盘点和账目检查。总之,现在的现金管理并不等同于资金管理。它是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的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企业内部完善管理制度。
2、制定好结算原则
企业单位之间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或资金调拨等原因所发生的货币收、付业务的清算称为结算。结算是指根据交易的有关规定对会员交易保证金、盈亏、手续费、交割货款和其他有关款项进行的计算、划拨,也包括交易所对会员的结算和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对其客户的结算。因为结算的计算结果将被计人客户的保证金账户.所以结算原则必须明确。①实行保证制度。时刻确保及时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往来账款、在途资金等账户进行清理②每日无负债制度。要求出纳员日清月结,即每天下班前把现金清点,再与账面对数,如发现长短款应马上找原因,保证每日无负债,保险箱每日留存数目不应少于核算结果。③风险准备制度等。要求出纳员和会计在进行现金支付时保管好有关的票据,在一般情况下应填写收款人、金额等。④报表制度。既按月编制材料结算月报表。总之,制定现金结算、转账结算、收付结算制度。保证结算合理、票据完整。
3、管理制度与现行法规相结合
出纳的特殊工作性质要求出纳人员必须知法懂法,我们制度的完善也必须与相应的法律法规相结合,做到主体一致,具体细致。在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前加入建立有关法规提示,现行的《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都要登记在制度管理上,要按时组织出纳员在内的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学习和贯彻《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并把这种学习活动作为制度进行适当的规范和考核,牢固树立起坚决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的观念,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做到时时学法、时时用法,这是执行好出纳管理制度的根本基础和保障。
4、保证制度分I明确
使现金管理落实到实处,制度的内容全面是一项要求,但也要有相应的分工制度,现金的收支什么情况下如何做都有明确规定,能不能执行制度,还要看财务人员能不能自觉地去坚持制度,按照制度办事.能不能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解决疑难问题。所以,在执行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对相应的工作内容和负责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做到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签字的真正的“负责制”。往往遇到难解的问题,出纳员既不能放弃原则,又不能消极地不解决问题,本身又受到权职的限制。如:有人要求报销规定之外的开支等,这时无论理由多么充足,出纳员都不能擅自做决定而必须请示财务主管或由主管领导审批来帮助解决,这就避免了出纳员的专职问题,确保了企业的利益。
5、制定好出纳员选派制度
现在企业的出纳员还有内部确定、领导指派的现象,因为出纳工作十分重要,肩负的任务是很艰巨的,选派一个好的出纳员从事出纳工作就显得特别有必要.也就成为做好出纳工作的先决条件和保证。企业要想长久的立足于市场经济中,必须做好出纳员的选派工作,做好工作就要建立相应的选派制度,避免人浮于事。(1)制度要明确人员的学历要求。(2)制度要确保层层把关,集体选派。(3)要制定出纳员的试用期(4)制定出纳员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出纳员要做到在本单位工作3年以上。总之,一名合格的出纳员必须要做到为人正派,忠诚可靠。正派遵守规矩.光明磊落,办事公道.同时也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维护单位的合法利益。
总之.出纳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涉及到企业的资金调度、监督管理、货币核对、账目记录。出纳制度的健全是企业走向集团化的一项要求.要做到资金运用合理、完整核算、全方位交流就要用制度去制约、去完善。这样才会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