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占比大、农村人口多。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四川新阶段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审计厅狠抓农业农村审计,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报送的综合报告、信息简报得到省委、省政府采用和省领导批示50余次,推动全省开展10余次专项治理或综合整治工作,为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审计力量。四川省审计厅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单位”“2021年度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工作先进单位”,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坚持系统思维    善谋“国之大者”

四川省审计厅始终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贯穿农业农村审计全过程,深入系统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实践要求等,对照国家相关规划,系统梳理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涉及的重点任务、工作目标和要求,掌握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情况。紧扣“三农”工作中心大局和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与规划落实、工作推进、资金项目安排相适应的农业农村审计中长期项目库,强化审计工作的政治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四川省审计厅审计人员实地检查仁寿县高标准农田管护和利用情况

2018年以来,四川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实施的10余个农业农村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但均围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以及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审计监督。如2018至2020年实施的扶贫审计,主要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促进高质量脱贫摘帽;2021年以来,重点关注防止返贫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促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18至2020年,持续关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发放和治理情况,促进实现阳光审批、阳光发放、阳光监管。2019至2022年,分别从土地流转、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等方面关注粮食安全情况,促进加强耕地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确保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

坚持研究思维    确保“研以致用”

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开展研究,努力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审计前,研究被审计领域、被审计单位所涉及的政策制度、规划计划、工作任务等内容,做实审计方案,找准审计着力点。审计中,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验证、修正、完善审计观点,总结提炼审计方法,集中力量扩面增效。审计结束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审计发现的问题,将问题表现与问题成因、后果影响等贯通起来分析判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2020年,在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落实和财政补贴资金审计中,四川省审计厅经深入研究,确定审计目标聚焦促进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审计聚焦相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反映了能繁母猪补贴等财政补贴未到位,生猪保险覆盖面窄,贷款难、用地难等导致生猪存栏出栏“双降”、生产恢复较慢的突出问题,并适时开展审计后评估,反观整个审计流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改进思维方法,提高审计质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审计厅始终把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审计工作,总结经验,强化研究,发表理论研究、科研课题、审计案例等文章20余篇,努力提升理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服务审计监督需要。

坚持整体思维    构建“一盘棋”格局

四川省审计厅坚持全省审计“一盘棋”,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对接、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工作指导、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四川省审计厅与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编制印发相关意见和操作指引,从项目实施共谋、审计资料共享、数据分析共推、审计成果共用、审计整改共促、审计力量共配等六个方面,构建农业农村审计统筹联动工作机制;与浙江省审计厅、广东省审计厅实现东西部扶贫协作审计联动,形成立体化、大格局的农业农村审计模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统筹农业农村审计力量,实行“统一谋划、分级实施,一次部署、分段完成,统一指挥、分头推进,成果整合、分享共用”的审计组织方式,实现省市县乡一条线贯通,注重从整体和宏观分析审计事项,贯通政策运行、资金管理全流程。采取“压茬推进、节点控制”管理方式,分解工作任务,据此推进并收集审计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将审计方案的“问答题”,分解为审计要点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研究工作思路模板、报告框架,引领同向发力。在这种组织方式下,2021年农业农村现场审计平均不到200个工作日,与前几年相比,现场审计时间缩减约40%,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坚持穿透思维    推动标本兼治

四川省审计厅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技术为支撑,着力提高透过数据看问题能力,增强农业农村审计时效性和穿透力。

搭建农业农村数字化审计平台,推进行业主管部门数据规范化管理,确保涉农数据的采集入库和定期更新。组建高素质专业化农业农村审计大数据分析团队,编写农业农村审计大数据分析技术指南、数据分析案例和审计操作指引,充分发挥数据引领和精准“导航”作用。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模式,四川省审计厅实现上下联动、纵向贯通,及时有效对政策目标、经济业务、资金轨迹等进行关联分析,确保审深审透。

针对农业农村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加强研究的穿透性,揭示问题本质,推动标本兼治。如四川省审计厅2018年组织开展的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使用“一卡通”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一户多卡、一人多卡”情况普遍,揭示出个别基层干部私自代持、随意调用“一卡通”,“套卡”截留挪用,“借卡”虚报冒领等问题,最终,移送“微腐败”问题线索600余个。审计人员分析发现,问题根源在于“一卡通”发放渠道多、监督制度缺失、相关管理乏力,随即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探索建立“一卡通”补贴发放信息平台,实行“宜统尽统、一户一卡、集中直发”等建议,并得到采纳。在审计推动下,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一卡通”监督监管平台,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模式,相关经验被审计署、财政部等部门推广。

坚持求解思维    形成“拳头效应”

审计揭示问题的目的在于推动解决问题。在农业农村审计中,四川省审计厅着力构建党委总揽、人大监督、政府督办、职能部门监管和被审计单位具体执行、审计机关督促检查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同频共振、携手共进。加大审计发现问题处理和追责力度,建立审计整改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提醒敦促函“两书一函”制度,做好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认定、评价工作,将整改情况纳入乡村振兴等考核评估。四川省委、省政府定期专题研究审计整改工作,并将其纳入重点督查事项。

2021年,四川省审计厅组织实施的农业农村审计项目,促进追责问责362人,通过挽回损失、盘活和新增安排资金等方式,提高60.71亿元财政资金效益,推动1509个项目加快建设,779个产业项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各地健全完善动态监测、精准帮扶、“非粮化”防治等机制制度775项。

坚持治理思维    聚力一体推进

四川省审计厅以农业农村审计为抓手,在打通政策措施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同时,努力破除“中梗阻”,畅通省级层面的“最先一公里”,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农业农村审计结果运用到对市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考评之中。在审计推动下,省级相关部门开展了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治理、扶贫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清零”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整治等10余项专项治理或综合整治工作。2019年,四川省审计厅与成都办梳理总结扶贫领域6个方面24个普遍性、规律性风险点,在全国省一级率先制定扶贫工作风险提示清单,并由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要求四川各地对照自查,防范风险。2020年开展乡村振兴审计,促进省级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完善有关机制制度20项,重构优化粮食安全生产、生猪稳产保供、涉农政策保险等业务管理。2021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审计,推动省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种粮政策体系并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指南,进一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