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深植二十载 垂荫又葱茏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名计算机“小白”,作为在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金融审计处工作四年的青年业务骨干,被派往北京参加了审计署第一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以下简称“中级培训”)。我搭乘汽车、飞机,从上海赶往北京,完全没有料到将会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并获得时任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亲笔签署并颁发的编号为“0001号”的证书,掀开人生新篇章;更没有意识到这次培训将推动审计信息化车轮滚滚向前,为国家审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1年,第一期中级培训班学员听课现场

栉风沐雨 破土萌芽

2001年5月10日,来自审计署各业务司、派出局及全国16个特派办的50多名学员齐聚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级培训由此拉开帷幕。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有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有资历丰富的老审计人员;学历背景也相差甚大,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更多的是财务会计、审计专业背景。当时,国内计算机审计尚在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几个特派办正在尝试运用。因此绝大多数学员完全不知道要学什么、怎么考试。

开班典礼后宣布的一项项制度、一条条纪律,如封闭式培训、一周休一天、严格请假制度、晚自习制度、闭卷考试、严格控制合格率等,让大家意识到这次的培训不同于以往。

此次培训考虑到“零基础”学员,设计了八门课程,涵盖网络、数据库、编程、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等。师资队伍由来自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优秀教师和审计署、特派办实战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审计骨干组成。班主任是来自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一位刚毕业没几年的小伙子,颇有点“小鬼当家”的味道。由于是第一期培训,没有现成教材,全部由任课老师自编,并且一边教,一边根据学员反馈情况进行修正和完善。下课后,经常看到老师们聚在一起讨论培训大纲和课件细节,或是和学员一起探讨问题。老师和学员同吃同住同研学,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2000年前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逐步得到认可。时任分管署领导刘家义副审计长亲力亲为,多次指导部署培训事宜。在开班典礼上,他谆谆教导,鼓励学员要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培训期间,他多次来到教室,关心学员的学习生活,聆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考试期间,他还特意来看望大家,给学员加油鼓劲。结业仪式上,时任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和副审计长刘家义来到现场,和学员一一握手,并颁发考试资格证书。

在高强度学习和低通过率取证的双重压力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重返学生时代,每日“白加黑”,每周“六加一”,开启了教室、宿舍和食堂“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

我是金融本科毕业,和绝大多数学员一样,计算机相关知识局限于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课堂上,大家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新技术,我坐在第一排,生怕遗漏重要知识点。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围着老师热烈讨论,我通常静静站在一边,认真聆听。周末或者傍晚,教室经常亮着灯,学员或埋头自习或上机操作,分秒必争。我每天基本是最早到,最后一个离开。大家偶尔也会放松一下,东北小伙带来的毽球成为热门运动,大家围绕成圈,毽球接来传去,你一个,我一个,一片欢声笑语。我积极参加,却技不如人,经常落荒而逃。最后一周是考试周,每天都有科目考试,有时甚至排满全天。学员废寝忘食,全力复习备战。

现在回想起来,70多天的培训是难得的体验和珍贵的回忆,但在当时确实是无比艰辛的挑战。一次培训下来,我瘦了近20斤,终于迎来了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仪式开始时,考试结果还未公布,学员都惴惴不安。到了颁发证书环节,程磊磊的名字被第一个叫出,这意味着我的考试总成绩全班第一。我从李金华审计长手中接过了“0001号”证书,欣喜万分,回到座位后还不忘和邻座打趣:“我是审计人员中计算机水平最高的,计算机人员中审计水平最高的。”

硕果累累 满载而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两个多月的辛苦付出得到的回报无法用任何方式来计量。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计算机技能提升和审计思维的拓展,还有满满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浓浓的同窗情。

封闭式、全方位、高强度的培训,让我通晓了计算机基本知识、网络架构、编程入门、数据库概览,尤其是数据库查询、关联和分析技能,成为我日后在各大审计项目组查漏纠错、挥剑斩魔的有力武器。

记得那时到被审计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提数据需求,忙电脑配置、网络连接、数据共享等,经常一本纸质账本、一张纸质报表都还没拿到,一个人都还未找来谈话,审计重点已不断浮现,甚至审计记录单也已经接二连三被填满,一度震住了被审计单位。凭借着扎实的计算机技能,我成为审计署金融审计司数据组首批成员,以北京为家,辗转于八大国有银行,深入了解银行数据结构,形成审计专用数据库。我逐步认识到了计算机审计的魅力,遨游在数据海洋中,获猎颇丰。虽然现在计算机工具不断优化,SQL逐步被Toad for Oracle等替代,人工智能、云计算也频繁出现在计算机审计领域,但是中级培训中形成的计算机审计思维方式一直引领我前行。

中级培训不仅使我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能,学会了从数据中挖掘线索,实现精准打击,更彻底改变了我的审计思维方式。培训后不久,我参加了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和计算机技术中心联合组织的某银行试审,来自全国各个特派办的审计人员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至不同审计领域,一周后分组汇报审计思路和审计成果,颇有业务能力大比拼的味道。我代表小组提出了从数据字典中挖掘线索的思路,逐渐向信息系统审计靠拢。此后在某银行审计中,我尝试把利息收支审计思路标准化、模块化,利用基础数据模拟利息计算条件,复核收支数据,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并得以在金融审计年终工作总结会上展示。

如果说这些只是小试牛刀、初露锋芒,那么在后期以大案要案问题线索查处为主的审计工作中,数据挖掘技术就是驱动力和加速器。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驾轻就熟的分析技能,再加上审计人员特有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让金融审计成为重大问题线索的蓝海。

中级培训魔鬼式的训练,锤炼了我的意志力,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这么严格的学习考试都挺过去了,还有什么能难倒我呢?面对海量电子数据,我始终保持紧张感兴奋感,不厌其烦,不知疲倦。面对问题线索,我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和韧劲,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也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两个多月的校园生活,我养成了晨练夜跑的良好习惯,让我在审计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即便后来公派出国读书,参加联合国审计,甚至换岗换业,这份自信和坚持也始终伴随我在崭新的领域攻坚克难,大步向前。

中级培训另一大收获便是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审计战友。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共同挥洒汗水,一起欢笑流泪,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之后尽管大家各奔东西,但是为审计事业奉献力量之心始终连在一起。偶尔碰到一起,大家也会互相加油鼓劲,帮着出谋划策,或者交流审计经验和数据分析技巧。

二十年后,当我边回忆、边写下那时的心路历程和点滴感受,以及后来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不禁由衷钦佩和感恩。钦佩的是时任署领导的前瞻视野和未雨绸缪,感恩的是审计署对我们不遗余力的培养和爱护。中级培训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为中国审计事业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培训方式、教材、内容也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相信在下一个二十年,中级培训依然魅力不减,会绽放崭新光芒。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