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春来潮涌楚天新——湖北省推进审计工作融合发展纪实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度演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鲜明特征。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审计机关如何融入时代大势?湖北省审计厅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确立全系统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推进全省审计工作融合发展之路,书写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新答卷。

顺应趋势,从统筹走向融合

审计融合发展,是由审计工作的时代使命决定的。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这要求审计系统更加紧密、业务更加交互、资源配置更加集约。“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全省审计工作融合发展。”2019年8月,湖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德刚首次提出审计工作融合发展理念,汇聚全省审计监督合力,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融合发展,也根植于湖北审计多年的统筹发展实践。

三十多年来,湖北省审计机关探索实现财政审计一体化、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组织管理、大数据审计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意见》《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制度办法,构建了审计“一盘棋”发展格局。

 

如何在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审计整体效能跃迁?围绕这一问题,湖北省审计厅组织开展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湖北审计不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审计监督效能、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但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党建与业务联系不紧密、项目计划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审计资源配置不高效、审计与其他监督主体不贯通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厅党组认真研究,明确提出解决之道——走融合发展之路。

2020年4月,《湖北省审计厅关于推进全省审计工作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勾画了湖北审计融合发展的新图景,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该意见规划了“九大融合”路径:审计事业发展方向与历史赋予使命相融合,审计政治属性与业务职能相融合,审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审计职能发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审计专业类型、内设机构间相融合,审计手段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审计系统层级间资源禀赋相融合,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融合,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相融合。“九大融合”环环相扣,既集成了湖北审计三十多年实践的系统经验,也契合了新时代审计治理的任务要求。

从“统筹”到“融合”,是全省审计发展的迭代升级,是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不断进阶。

围绕“国之大者”,融入省域治理大局

审计融合发展,首先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盯准审计工作的历史使命,自觉融入大局,主动服务大局。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改革使命。履行改革使命,首要的是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融合发展的政治之基。在湖北省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全省117个县级以上党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审计办”)全部组建完成,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领域、全过程,审计融合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各级审计办和审计机关严格执行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审计办工作细则,通过规划计划、工作调度、请示报告、监督考核、督查督办等,聚合审计目标,统筹审计资源,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政治使命。为了更好履行这一使命,湖北省审计厅牢记“国之大者”,站在省域治理高度谋划、部署、实施审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湖北省审计系统党员干部在抗疫阵地上彰显审计担当,而春暖花开之时、复工复产之际,统筹疫情防控和审计业务工作、助力“双胜利”成为审计部门首要责任。经过认真研究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湖北省审计厅及时主动向审计署、省委审计委员会请示,因时因势调整审计项目,重新布局当年审计重点。调增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复工复产政策跟踪、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等审计。同时,强化审计项目工作调度,科学安排项目执行时序,抢抓时间和进度,把对冲疫情影响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审计内容。这一年,全省共审计4612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资金损失102.56亿元,促进盘活存量资金280.96亿元,为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稳就业、保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湖北省审计机关锚定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聚力于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财政收支提质增效、民生保障精准有效、加强企业和金融监管、建设项目规范管理、权力监督等六大重点内容,组织实施741个全省统一审计项目。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乡村产业发展、地方储备粮管理、社保基金、抗疫展览保障专项经费等一系列事关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要资金,一一被纳入审计监督视野。当年10月,《“十四五”湖北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出台,围绕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明确4项具体目标、6项基本原则、14项主要任务和7项具体保障措施。

 

湖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德刚(前排中)到厅机关党建联系点宜城市小河镇曾洲村调研平安建设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各地将审计监督融入地方改革发展大局。十堰市审计局紧盯“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目标,大力开展市场主体研究型审计,针对汽车产业形势、县域经济发展、企业投资意愿、大学生留堰创业、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广泛调查,比对分析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统计等44类780多万条数据,提出具体建议。宜都市审计局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审计监督全过程,重点关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情况等方面的问题,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荆门市东宝区审计局推进审计机关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合,融入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等系列工作。

审慎评判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发展,是审计融入省域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继2017年出台《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审计审慎评判20种情形之后,2020年8月,湖北省审计厅进一步完善审计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六查六看”方法和“八步程序”,使审慎评判操作性更强。当年,在对某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有253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被套取用于弥补乡镇救灾资金缺口,经业务会议研究与审慎评判,不作为问题在报告中反映。据悉,全省审计机关已对审计发现的工程建设、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国有资产运营等约100多个问题进行了容错纠错。

从简单“相加”向深度“相融”加速快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多层次、多维度推进融合发展。

——打破壁垒,资源禀赋合纵连横

在多年统筹全省审计发展过程中,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联动,统筹项目组织方式,推行“上审下”“交叉审”“联合审”,统筹调配审计人力资源,从“单兵作战”走向“兵团作战”,每年调配全省审计人力1000多人次,累计完成约200个全省性大型行业审计项目。2020年,在实施集群式审计方面进行探索,推行“1+N”审计项目组织模式。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载体“1”,将其他专业审计、行业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等“N”个项目融合捆绑在一起,实施“1+N”审计项目现场审计,既“审人、审单位”也“审资金、审项目”,审计人员也从“专科医生”变成“全科医生”。“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对审计思维方式、资源配置、审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北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伟说。

 

湖北省审计厅经济责任“1+N”审计组临时党支部在利川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2020年7月,全省第三批经济责任“1+N”审计项目开始进行审前培训。在这次“1+N”审计项目中,以12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带动自然资源资产、政策落实跟踪、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管理、职业教育、高标准农田建设等41个审计项目,统筹全省17个市州330多人,实行统一制订审计工作方案、统一进点实施、统一定性报告,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实现一个单位“一年内最多审一次”。审计实施期间,厅领导全部下沉到审计现场调研,督导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问题。实行“1+N”审计项目模式后,审计效率大幅提高。2020年,审计厅统一组织实施了561个项目,比上一年度增加37个,2021年又统一组织实施了746个项目,同比增加33%。

 

在“经济责任+自然资源”审计中,审计人员现场查看砂场占地情况

项目融合、业务融合、人力融合,融合观念深入人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各级审计机关得以充分体现。武汉市审计局把投资审计与民生审计紧密结合,加强对地铁、海绵城市建设、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市级公园及湿地等建设项目开展审计,以“为民生、利民生”理念推动投资审计转型发展。咸宁市审计局2021年派出26名骨干力量参加在武汉、宜昌等地的“1+N”审计项目,同时主动将咸宁市幕阜山区自然资源、产业扶贫绩效、中小学薄弱环节改善专项资金等七个审计项目充分融入省审计厅统一项目,同步进点、同步实施。荆门市审计局通过抓“集团化”规模培训、公开化质量晾晒、交叉式项目审理、市局领导“一对一”包联机制,加快推进全市审计局“一盘棋”。大悟县审计局以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打破业务股室界限,实现专业融合、技术融合、股室融合。

 

审计人员在甘蔗种植园开展村级产业发展调查,为乡村振兴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把脉”

此外,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融合路径也在不断深化。湖北省审计厅制定了湖北省审计机关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办法、湖北省内部审计高质量建设试点单位建设指导意见、2021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要点,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审计局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创新将州内部审计师协会工作交由湖北民族大学承办。宜昌市审计局将内部审计与社会中介审计的质量评价和结果运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使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在投资审计中,多地审计机关引进社会审计力量协审,缓解了审计任务繁重与人力不足的矛盾。

——乘大数据东风,为审计全覆盖添翼赋能

大数据时代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强审计手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是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

湖北数字化审计发展思路最早确立于2012年,经过多年砥砺探索,如今已初步构建成“制度、人才、平台、数据、技术”五要素齐全、多层次布局的大数据审计体系。在大数据审计体系建设中,湖北省审计厅把数据分析思维作为推进审计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关键。

他们将数据分析思维充分应用到审计项目中,依托审计厅数据中心统一收集的数据与项目实际数据进行碰撞,聚焦“政策精准、资金安全、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四大审计重点,运用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Python等大数据技术,对审计项目全过程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关联分析、融合分析,寻找新思路、发现新问题。

大数据在多个领域的拓展应用,为审计全覆盖搭建了一条“高速通道”。在财政审计领域,基本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审计;在民生审计领域,形成了数据化大格局,实现民生审计全覆盖和转型升级;在投资审计领域,探索出“提前采集、集中分析、现场核实、活用技术”的投资项目大数据审计路径;在资源环境审计领域,运用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精准打击。如湖北省审计厅首先在鄂州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建成了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分析一体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一张图”的数据中心和管理平台。鄂州市审计局已实现年度自然资源资产项目审计的大数据分析地域覆盖率100%。

 

湖北省审计厅驻汉川审计组审计人员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踏勘

——把党支部建在审计组上,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坚持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部署同步、力度统一,实现二者并轨、深度融合。“审计组+临时党支部”作为富有审计特色的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延伸至审计一线。如今,每名党员干部外出审计,必带上一本《湖北省审计厅审计组临时党支部工作手册》。临时党支部在审计点规范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党日、革命传统教育等,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和监督,通过建“移动堡垒”保障“流动作业”。而作为固定堡垒的党支部,在开展常规政治生活的同时,用“微讲堂”“微党课”“互联网+党建”等形式,把学业务、学法规、学岗位技能等内容,充分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党建工作注入活力。

党建融合内容和方式丰富多彩。湖北省审计厅与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联合开展“青春向党 奋斗强国”主题团日青年读书会。湖北省审计厅综合处党支部实施“青蓝接力提能工程”,开展固本强基、师徒结对、每日读报、每周练笔等专项活动,培养青年综合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党支部以“支部+强处室”“支部+优机制”“支部+审计组”“支部+精业务”“支部+好方法”的“支部5+”工作法,聚合农业审计一线力量。荆门市审计局组建综合干部和业务人员相互嵌套的融合党支部,促进党员干部“跨界”交流。枝江市审计局建立线上宣传阵地,将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延伸至审计现场,确保“云上廉政文化”宣传全覆盖,做到“审计人员走到哪里,党建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让贯通协作的渠道更加顺畅

“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和巡视巡察的贯通协作,对于强化审计工作政治性、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湖北省审计厅党组明确指出,站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政治高度,全力支持和配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工作,促进贯通融合。

立足审计监督职能定位,湖北省审计厅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全面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巡视巡察的贯通协作,与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巡视办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巡视巡察办与审计机关工作贯通暂行办法》。湖北省纪委机关、省委审计办、省审计厅联合出台《关于规范审计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的意见》,将《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办法》《关于规范审计署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的意见》等中央和审计署有关移送范围、渠道、形式、时限、责任等各项规定,全面细化落实并体现至该意见中。

 

湖北省纪委监委驻省审计厅纪检监察组与省审计厅党组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联席会议

“我们已初步建立信息互通、监督互动、措施互补、成果互享的贯通协作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送、沟通协调、问题线索反馈机制。”省审计厅法规审理处处长刘明亮介绍。

贯通协作机制的畅通,有效打通了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中梗阻”。审计机关更加注重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沟通汇报,及时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在制订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前,充分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关意见,注重将纪检监察关注的重点监督事项纳入审计范围,进一步提升审计计划的针对性、科学性。根据纪检监察重点,审计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将更加突出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对审计发现的党员干部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在初步查清相关人员、基本事实、涉及金额等情况下,按干部管理权限,以《审计事项移送处理书》的形式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贯通协作办法实施以来,共移送问题线索56起,其中向省纪委监委移送10件,有力促进了监督执纪问责。

同时,湖北省审计厅近年来密切配合省委巡视办建立健全有关巡视与审计工作的协调机制,并认真落实协调机制要求,选派了近60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干部参加省委巡视工作。对纳入巡视范围、审计厅已审计过的审计对象,及时将审计结果报告,有关“三重一大”底稿、资料或线索及时向巡视巡察部门抄送或通报,在实施审计中发现问题线索和重大突出性问题即知即报,为省委巡视组全面了解情况、聚焦工作重点、突破疑点线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省委临时交办的专项审计事项和配合性巡视巡察工作任务,审计厅全力组织审计力量,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打铁必须自身硬。湖北省审计厅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巡视监督。2020年,湖北省委第四巡视组对该厅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专项巡视。针对巡视反馈的问题,审计厅边接受巡视边落实整改,共制定135条整改措施,进一步标本兼治,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2021年10月25日,湖北省纪委监委驻审计厅纪检监察组与省审计厅党组召开第三季度联席会议,驻厅纪检监察组通报了对湖北省审计厅2020年以来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厅党组表示,对指出的问题照单全收、全面认领,即知即改、彻查彻改。

各地审计机关在探索监督融合的道路上也行稳致远。黄冈市审计局将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与纪委监委专责监督深度融合,并作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项目申报。襄阳市审计局及时移送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助力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如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经侦部门根据某大桥建设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查处串标案7起,相关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处分。黄石市审计局与市巡察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优化协同配合机制,市纪检监察机关、巡察部门商请调阅审计报告、审计档案62次,纪检机关主动提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违纪问题线索38件,审计人员参与纪委监委办案和巡视巡察20余次。随州市曾都区审计局配合区人大组成两个视察专班,采取看、听、查、评等方式,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视察督办,推动45个单位整改到位问题235个,制定完善制度办法89项。

湖北省审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审计监督是‘业务体检’,我们有自身的专业优势,随着贯通协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监督合力和效能也将进一步增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