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石。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力量,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夯实内部审计“压舱石”,锚定事业发展“航向标”,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四五”已经实现良好开局,中国铁建内部审计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铁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铁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品质铁建”为中心,力争迈上“四个台阶”,按照“创新型、科技型、管理型、国际化”方式,发展成为以工程建设为主、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资产优良、业绩优秀、资源优质、管理先进、品牌力强、美誉度高、广受尊敬、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建设产业集团,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总体规划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审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决策部署,新修订的审计法赋予审计工作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铁建内部审计工作既大有可为,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按照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要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工作方针,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防范风险、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四五”开局之际,中国铁建着力开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企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确保企业目标和政策目标协调一致,保障企业发展方向。系统开展勘察设计板块专项审计调查,统筹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复核审计,深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专项审计,创新开展科研项目审计,推进审计结果全面运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中国铁建党委成立集团党委审计委员会,由我担任主任。集团党委审计委员会召开6次专题会议听取审计工作汇报,不断增强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出台《建筑企业境外审计指南》《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审计指南》《物资物流企业内部审计指南》,持续完善“规定+办法+内部审计指南”制度体系,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效;坚持“迎进来、走出去”方针,加强与国家审计、中央企业的座谈交流,集思广益、借鉴经验,提高集团内部审计层次和水平。
在监督追责方面,我们正在全力构建内部审计归口牵头的“大监督”体系,建立“大监督”工作委员会,推动职能监督与专职监督深度融合、有效协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组织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建设“回头看”,制定《责任约谈工作规则》《经营投资免责实施办法》,推动监督与容错免责相统一。落实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共性问题核查工作,充分发挥警示教育、推动整改的作用。
我们了解到,中国铁建是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央企内部审计创新发展联系点。在内部审计改革创新之路上,你们取得了哪些成效?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改革创新。近年来,中国铁建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改革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以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为引领,推动中国铁建审计事业迈上更高台阶。
审计价值提升迈上新台阶。统筹开展国家政策措施落实、资本运营项目、房地产项目、海外项目、亏损项目整治、物资贸易六项专项审计调查,实现主要业务板块审计调查全覆盖。同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复核审计,针对科技专项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境外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聚焦重点、靶向发力,持续拓展内部审计广度和深度。坚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统一,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和增收节支作出积极贡献。
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针对企业业态多、链条长等特点,中国铁建倾力打造颇具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总部(审计监事部+西安、长沙两个中心)+二级审计机构+三级审计机构管理模式,总部和部分二级、三级单位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审计工作由董事长分管。组织制订《总审计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截至2021年年底,设立总审计师76位,审计独立性、权威性进一步增强。
审计水平迈上新台阶。推进实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审计规划、计划、实施、报告、整改、追责、成果运用等环节,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实现内部审计培训全覆盖,协调推进联动审计、非现场审计,助力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建立与企业内部纪检、巡视等部门协同工作制度,推动审计结果充分运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总审计师试点企业之一,中国铁建在推进总审计师试点工作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总审计师试点工作的通知》,并选择中国铁建等8家企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国铁建统筹推进总审计师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了总审计师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提高监督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总审计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部机关总审计师职级、任职要求、职责权限、任免、奖惩等。同时,要求总审计师除符合有关任职条件外,应具有较好工作业绩且累计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保证了总审计师的专业性。目前,我们已有17家二级试点单位和58家三级试点单位建立了总审计师制度。
开展总审计师试点工作以来,企业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了风险防范。总审计师能够及时向党委和董事会报告审计工作成果和信息,提出重大经营决策和相关决策风险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企业重大风险发生。二是推进了全面覆盖。通过总审计师职责的有效履行,科学统筹内部审计力量,优化内部审计队伍专业结构,实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三是强化了整改追责。总审计师能够协调建立财务、经济、法律、人事、纪检等联席会议,推动职能监督和专职监督深度统合,实现整改追责一体化,推动审计结果充分运用。四是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总审计师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结合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业务部门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规范企业管理。五是提高了审计质量。总审计师作为内部审计质量第一责任人,持续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优化再造了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使内部审计在工作质效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新的历史阶段,中国铁建将如何更好地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新时代新要求,赋予了中国铁建人新使命新任务。内部审计人员同样守土有责,必须高效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推进审计监督工作走在央企前列,既需要各级内部审计机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需要内部审计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中国铁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和审计署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围绕公司“十四五”战略与发展规划各项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高质量内部审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公司党委和党委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齐配强内部审计力量。公司各级党委和审计委员会要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审计法为契机,真正做到全面依法审计,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各单位要按照审计法规定,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积极配合审计各项工作,确保各类审计在企业顺利开展。
强化制度保障。各单位要以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为突破点,以健全上下贯通和全面覆盖工作机制为着力点,以强化科学规范与务实管用为落脚点,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完善中国铁建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要落实国资委和审计署关于建立总审计师的要求,稳步推进总审计师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总审计师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提高监督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处理好传承与创新、全面与重点、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从规范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重点、方法、标准、流程等方面入手,完善制度体系。要推动建立完善负面清单,构建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审计对象,做到行为有规范、工作有遵循。
聚力探索创新。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突出问题导向,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落实审计署要求,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在研究上情、下情、内情和外情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企业重大决策部署、企业改革方向的背景和逻辑主线,广泛关注建筑行业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对标企业发展情况,充分揭示问题。要研究审计发现问题的趋势和规律,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一套符合中国铁建发展实际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真正做到情况摸得准、问题查得深、措施建议实、作用发挥好。
坚持人才兴审。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在审计一线锤炼过硬本领,完善交流学习机制,提高综合能力。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对内部审计人员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做到依法、文明、廉洁审计。要赓续铁道兵精神,践行中国铁建文化,倾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服务企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2年是贯彻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落地的第二年。我们将继续审时度势,稳扎稳打,紧扣公司中心任务,聚焦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任务开展审计监督。我希望,通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形成完善的审计工作目标体系、任务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