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审计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及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保持工作定力,严守权责边界,找准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切入点,更好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审计之路,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做好审计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审计机关是党领导下的专门机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各方面,确保审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做好审计工作,要坚持依法审计,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审计是依法进行的,审计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要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审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要加强审计法治建设,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法治化水平。
做好审计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审计是发现问题、推动改革的有效手段。审计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审计监督,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推动整改落实,促进问题解决。
做好审计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情况,提出审计意见。要加强审计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做好审计工作,要坚持廉洁从审,维护审计机关公信力。审计机关是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的监督机关,必须坚持廉洁从审,维护审计机关公信力。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审计队伍。要加强审计廉政建设,健全审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做好审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审计、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廉洁从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增强政治思维,
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牢牢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前进方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审计工作统筹,将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细化、深化,持续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胸怀大局,守正创新。围绕“国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紧盯党中央重大政策和重大战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精准开展审计项目。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点改革攻坚任务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审计监督,凸显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紧紧围绕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力求在审计理念、组织方式、技术方法上推陈出新,健全审计管理体制,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以高水平审计工作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发展大局,聚焦“稳”字做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审计机关应当立足稳住经济基本盘,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立足“防未病”,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揭示重大风险隐患,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和落脚点,切实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聚焦主责主业,
切实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
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推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确保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扎实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和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保障政令畅通和项目实施,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的审计力度,紧盯财政支出进度和方向,着力检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的落实情况,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为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和改善基本民生释放更多的财政资源。
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着力揭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加强监督,强化风险预警,加大对政府债务、隐性债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审计力度,揭示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对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发挥审计作为国家财产“看门人”和经济安全“守护者”的重要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站稳群众立场,关注保障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主题。加强对暴雨灾后恢复重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围绕民生社会事业加强监督,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医疗等领域的常态化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揭示民生领域腐败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权力规范运行加强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聚焦“关键少数”,关注公共权力运行,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将领导干部带头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作为审计重点,揭示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不落实、打折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进树立正确政绩观,推动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坚持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一体推进,建立机制健全、责任明晰、运行高效、协同联动的审计整改工作体系。压实整改责任,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和有关主管部门落实监督管理责任,起到“发现一个、防范一片”的作用。加强审计督导,对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区委、区政府开展重点督查或专项督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及时预防和纠偏,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
坚持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不断激发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属性。审计机关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实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打破思维定式,大胆实践创新。开展审计工作,应当拿出正视问题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强化问题意识,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创新的出发点,打通关节、疏通堵点、解决难点,为审计工作谋先机、增活力、提效能。严守审计质量的“生命线”,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规范行使审计权力,健全完善干预审计行为登记制度、容错纠错机制、通报批评制度。在审计成果运用上持续发力,切实发挥好审计“经济体检”的作用。
提升审计能力,强化队伍建设。打铁必须自身硬。审计干部既要有敢于担当的硬肩膀,又要有干事创业的真本事。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的常态化培养、容错、监督机制,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