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中车审计:助推企业跑出“中国加速度”

1881年6月,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在唐胥铁路开始喷汽运行,拉响了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声汽笛。至此,古老的中华大地加快了近代工业革命的步伐。

2021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展出,开启了中国速度新纪元,世界机车速度再创新高。

奋斗足迹,时光铭刻。这是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实现从奋力追赶到领先领跑的探索之路,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现实写照。中国中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铁路装备工业的成长史。在中国中车高速前进的过程中,其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坚持“国家需要至上、行业发展至上”的理念,以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助推企业跑出“中国加速度”。

顶层设计:收拢五指攥成拳

中国中车由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于2015年合并组建。成员企业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产业规模不同,业务布局迥异。中国中车共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470余人。面对企业重组后分布在各级企业的审计资源,中国中车决定“收拢五指攥成拳”。

为此,公司总部成立专题调研组,在充分论证后提出了构建“1+1+N”一体化审计管理体制。第一个“1”,即组建公司审计共享业务中心。第二个“1”,即在共享中心下设一级四个分中心(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与效益审计、境外审计和计算机审计分中心)。“N”,即通过一级四个分中心从内部审计业务角度指导各层次的内部机构,统筹力量。这样,在组织队伍上实现了人员叠加,在审计质量上强化了“共享+专业”的理念,集中专业力量“上审下”,实现了“1+1>2”的效应。

2020年,中国中车吹响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号角,构建“1-8-20-30”改革实施方案(即一个总体实施方案《中车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八大重点改革任务,方案包括20个子项,30余家重点子公司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各经营管理领域的改革。

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迅速跟进,成立审计风险与法务中心,并定位为集团审计制度的“研发中心”、审计计划的“调度中心”、审计质量的“控制中心”、审计队伍的“培养中心”、审计信息的“资源中心”,将审计监督、内部控制风险、法务合规职能有机融合,强化“监督、评价、控制、服务”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境外审计分中心、计算机审计分中心的功能建设。由境外审计分中心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助力集团国际化经营。由计算机审计分中心,履行“计算机审计实验室”功能,构建计算机审计模型,助推中车审计数字化转型。

中国中车审计风险与法务中心主任陈震晗介绍,在具体工作中,部署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实现“五个转变”:从“揭露问题”向“持续改进”转变,坚持发现并解决问题,为改革保驾护航;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坚持请审计对象参与审计过程,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从单纯强调“独立性”向追求“价值增值”转变,坚持增加组织价值,将审计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从“过程控制”向“风险管理”转变,坚持改善风险管理,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借鉴应用”向“开发创新”转变,积极采用、持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深入现场调查了解车辆装配过程

为强化审计建议,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要求,有序开展追责体系建设。2020年,中国中车总部修订《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和《违规追责工作手册》,细化了违规追责工作流程、追责情形等内容,增加了《移送办理工作指引》《报告工作指引》及《容错纠错工作指引》。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与公司纪委、党委干部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经营投资损失问题开展违规责任追究工作。通过梳理核查、查阅资料、现场调查、专题访谈等方式,确定违规行为和损失金额,并依据相关制度作出责任追究处理,强化对员工的惩戒教育,有力震慑了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违规行为,净化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

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助推内部审计工作向服务公司“改革三年行动”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迈进。充分发挥“经济体检”这一新时代审计功能作用,聚焦关键环节、短板弱项、问题风险易发多发及创新业务等重点领域,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为其“治顽症”“打疫苗”提供制度保障。

提质增效:为企业当好“国资卫士”

中国中车绝大多数下属企业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中部分企业多年未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亏损严重,成为“僵尸企业”“困难企业”,对这些企业的处僵治困和改革改制也是迫在眉睫。

基于这一现实,“提质增效”成为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长期关注的重点内容,每年都会将此纳入审计计划,通过开展专项审计为企业当好“国资卫士”。

从2018年开始,围绕“品质、效益、动能”三大主题,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全体内部审计人员开展“找利润、找资金、找节约”活动。对持续亏损、长期效益下滑的企业开展“找利润”专项审计,督促企业提升利润水平;对资产积压、资金沉淀的企业开展“找资金”审计,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速度;对成本高企、费用激增的企业开展“找节约”审计,严控各项费用。

在对某型特种车辆的效益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从该车辆的特殊生产工艺着手,聚焦产品设计、物料采购、产品生产、委外加工、生产质量、产品销售六个关键环节,运用“鱼骨图分析法”,锁定引发效益问题的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助力降低了该车辆的生产成本。2018年以来,公司各级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各大审计项目,为公司直接节约费用支出约9亿元。

2020年以来,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持续组织开展亏损企业跟踪治理审计。在对某亏损企业的审计中,审计组综合分析生产全过程,聚焦自主可控成本因素,开展现场跟踪写实,掌握产品制造的成本形成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对生产分厂的材料消耗班组进行了8天、24小时、3个班次全过程蹲点观察、写实记录;与物资管理部门和分厂材料采购、验收、领用、计量、质量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测试;到废钢料场、司磅秤、耐火材料库、生产班组等进行了现场管理测试,提出了多条审计整改和管理改善意见。通过落实优化材料消耗定额的措施,该企业至少比上年同期材料降耗500万元。

 

为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过程监督,中国中车制定下发了《中国中车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国企混改项目审计》,重点监督决策审批、审计评估、产权交易、职工安置等环节,把对混改全过程的监督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为混改项目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此外,还参与了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方案、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个改革项目。

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也坚决捍卫着国有资产安全。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围绕民企清欠、“两非”剥离、“两资”处置、“两金”治理、“去杠杆”、混改、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等国家重大决策要求,开展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2019年,为落实国家对中央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工作要求,中国中车统一组织开展民企清欠专项审计,督促各企业及时偿还无争议欠款37亿元。

2020年,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坚守一线,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风险防控小组,研究落实非现场审计模式,明确疫情风险防控要求,梳理风险事件1565条,有序推进各项内部审计工作。为防疫物资、防疫专用设备采购提供审计支持,利用合同审计平台,加大非现场数据分析力度,采取线上合同审核方式,为紧急抗疫物资合同审计开通绿色通道,提高采购效率,促进加强防疫物资管理。开展疫情捐赠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对外捐赠管理流程,完善了对外捐赠机制建设。

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履职尽责中彰显出“国资卫士”的特有品质。在重大项目和挑战面前,他们临危不乱、坚守原则,坚决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守护国有资产安全。同时,坚持依法依规工作,对侵犯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原则性问题坚决寸步不让。

高效保障:全力服务“中车创造”

中国中车承继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的全部业务和资产,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累计科技投入超600亿元。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中车开创了中国机车技术及产品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系统研究开发、规模生产制造、全供应链体系建设、运维服务健全等全方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切实保障科技投入的健康有效,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确立“三个百分百审计全覆盖”目标,要求对所有企业、所有业务类型、所有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百分百审计,将审计工作触角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瞄准科研经费、股权投资、并购重组、新兴产业、资产处置、金融业务、PPP项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业务实施审计,既防控资金投入风险,又助力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在防范资金投入风险上,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科研项目专项审计,对项目立项、评审、过程监控、验收评估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全面梳理。并对可研项目管控、项目目标实现,以及技术供应商、技术平台研制、委托开发成本归集等多项风险和问题进行集中攻关,探讨解决方案,有效促进提升了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2021年,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问题,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与金融业务管理部门联合开展金融业务专项审计。为确保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在审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和调研,组织金融企业召开座谈会,确定审计重点,制订审计方案。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梳理出自查清单共计200余项,组织各金融企业对照清单进行自查,梳理问题和风险。现场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组建了“以公司内审人员为主、金融管理人员为辅,外聘专业人员指导”的审计团队,从战略、内部控制、业务和提质增效层面入手,紧紧围绕金融业务风险和管控情况两大核心开展审计工作,提出60余项问题。审计报告得到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董事长还专门召集会议,向金融企业宣讲审计发现问题,督促问题整改,及时有效防范了有关风险。

在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上,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将“价值链分析法”运用于审计实践,针对高铁核心生产流程和关键零部件开展IT审计、BPM信息系统治理审计,对财务系统(金蝶K3)、费用报账系统平台进行常规审计。

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现场了解智慧物流搭建情况

为适应形势需要,更好服务公司发展,2020年以后,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加快探索“云审计”,通过网络传递资料、访谈、视频查证和交换意见等方式,全面完成审计工作。

在某存货专项审计中,审计人员基于大数据技术,以ERP存货数据为基础,从存货单位分布、存货类别分类、存货车型构成、存货货龄测算、存货状态分析、非正常存货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多维度、多角度查找公司存货问题的关键点和存货审计的重点,助力提升存货管理水平。

走出国门:努力擦亮“中国名片”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突破两万公里,“四纵四横”的高铁路网也已形成,并向“八纵八横”网络格局方向发展。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走出了国门,甚至还被誉为我国“新四大发明”之首。

中国中车紧追时代步伐,面对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各大国际竞争对手,以“实业兴邦、产业报国”为己任,实现从“落后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蜕变。

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也在积极发挥“防风险、保增值”作用,聚焦重点境外业务审计工作,与集团同频共振思考,助力企业增活力,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最终到“留下来”“活得好”,给“中国名片”添魅力。

基于此,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把境外并购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成立风险审计组,全过程跟进。重点对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环境进行系统评估,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出具国别风险专项风险评估报告,降低政治风险发生概率。让风险审计与履职调查同步进行,及时更新并购进度风险清单,提醒有关部门和人员制定有效且合规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分解落实到估值模型、买卖合同、交割审计、整合工作中,保证风险降至可控范围。

中国中车海外业务涉及六大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随着国际形势日趋严峻、海外疫情日渐复杂,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又把效益审计和业务流程审计融合起来,聚焦关键点,开展境外整车配件跟踪审计。

在某境外整车配件跟踪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聚焦境外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标的变更管理、备品备件清单制定管理、项目成本管理、ERP系统领料控制等关键项目节点开展审计。审计发现,由于海外时差、工作方式差异等因素,ERP系统信息流与合同清单或质保期内备品清单存在差异,导致物料备品最终结算价款存在差异。通过系统整改,项目执行过程中错、漏、补的情况得以有效解决。在境外机车项目执行过程中,所有零部件一次准确发运率达到100%。

与此同时,中国中车内部审计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境外总包项目审计。尽管当地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安全形势严峻,审计团队仍然坚持在“有形化”上下功夫,将海外总包项目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管理金名片”工程、支部攻关项目、党员“三增两带一亮”等活动。按照管理项目化模式,结合项目特征制定项目目标和计划,编制项目进度表,明确里程碑节点。围绕项目风险管理,打破部门界限,围绕项目实施矩阵式管理,发挥专业特长,协同管控项目风险。先后提出管理建议320余条,实现了对海外总包项目、海外资产的审计全覆盖。

内部审计部门的努力,换来的是企业增效益、添活力。“十三五”期间,中国中车内部审计机构完成各类审计项目5887项,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9824条,促进增收节支27.55亿元,完善新增制度2799项,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中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站在“十四五”时期俯瞰中国,已是铁路密布,高铁飞驰,“中国加速度”惊艳了世界。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中车内部审计人员也必将以“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为使命,持续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