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的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手段多样、形式隐蔽、分散,从近几年的审计工作实践看,追查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可以采取以下十种方法: 一、突击盘点 不打招呼、突击盘查库存现金,通常单位的“小金库”账目不指定专人保管而是由單位出纳代管,单位账面现金与“小金库”资金混在一起交错使用。采取突击盘点的方法,让财务人员措手不及,若查出库存现金与账面金额不符,让财务人员说明多余现金来源或短少现金去向,迫使其交出“小金库”账册。同时还应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土地证、记事本、钥匙、条据等实物资料,从中可能会发现一些线索,对于保险柜中发现的存折、存单、银行卡等,不管是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开户的,都有可能是公款私存的账外资金。 二、核查银行账户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账户往来情况,重点关注资金往来频繁、金额较大的业务,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发现该单位在审计自查表以外存在账户,或者对账单反映的银行存款余额与账面不符,应进一步追查。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以单位财务人员、法定代表人的名义或以奇异的代名代号的存款,如果其收支频繁,数额较大,也可能是公款私存的“小金库”。 三、对比分析单位历年收入 一般情况下,除了受到某些政策性变化的影响,执收单位的各项收费或罚没收入各年度差异不会太大,审计人员可通过将被审计单位收入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或者与同期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是否存在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的情况。 四、票据审核 对于有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对收费票据进行核查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检查票据时,先摸清收费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检查票据存根是否连续编号,有无断号、缺号等现象,票面项目是否填写齐全、复写字迹是否一致、有无涂改现象,作废的票据是否盖有“作废”戳记、联次是否齐全,然后将确定有效的票据金额进行统计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五、核查固定资产出租、报废、转让情况 通过实地察看、职工座谈、外部调查等方法,掌握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土地、房屋、设备等资产的使用情况,掌握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出租、转让及报废处置收入,然后与该单位账面进行核对,检查分析,判断有无未入账收入。通过单位的水、电费抄表登记,经营性收费收入与成本的对比,弄清其资产使用及出租情况[内审网注:更多审计干货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核查其程序是否合规,残值收入是否全部入账,从而判断其存在“小金库”的可能性。 六、查阅会议记录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议记录,既是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的记载,也是分担责任、承担风险的依据。单位各项重大经济决策、福利资金的安排、其他资金的调度使用无不涉及到资金来源。对账面未做反映、而实际已经使用资金,逆向检查这些资金的来源,要顺藤摸瓜、深挖细究。 七、查看工作总结 单位及领导个人的工作总结是其工作成绩的概括,单位相关人员为了彰显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政绩,将单位所实现的各类收入、创造的各种公共福利等全部列入单位或个人的工作总结中,将总结中列明的收入以及根据支出追溯的收入来源与账面“收入”进行对比,就有可能找出“小金库”的线索。 八、延伸关联单位或人员 重点关注教育、卫生、民政、环保、城建、计宣站、农经站、法律服务所等涉及服务对象广泛的单位。了解该单位的收费标准及范围,通过对接受这些单位服务对象调查、询问,审查该单位是否存在向服务对象不开具票据或使用违规票据收费的问题,从而追踪其账外资金情况。 九、追查专项资金去向 各类专项资金都有专项用途,检查这些资金的使用是否与审批的项目及用途一致,项目是否真实存在,财政部门是否将资金拨付给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是否将资金拨付承建单位,拨付的款项是否与项目决算报告及审计结果相一致,有无承建单位将资金退回实施单位,用于实施单位发放职工福利或列支违反规定的费用,从而形成“小金库”。 十、现场勘查 通过到被审计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实地察看,观察办公场所有无门面房或闲置房屋租赁、通讯机站、传媒广告设施等情况,这些都有可能为单位带来额外收入,审计人员可以此为线索,发现单位“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