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项目后评估是总结审计经验、提升审计质效的重要方式。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高度重视审计项目总结评估,通过优秀案例分享、主审培训班、青年干部审计意见交换模拟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总结、分享审计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上海办探索建立制度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项目后评估,助力审计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上海办科学谋划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以研究型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对审计项目开展后评估,探索建立相关制度机制,将研究贯通审计全流程各环节,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地推动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订了审计项目后评估办法,明确评估范围、评估程序、评分标准和时间节点,建立清晰的任务清单和责任链条,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审计项目后评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将审计项目后评估分为审计组审计项目总结和全办审计项目综合评估两个层面。在审计组审计项目总结层面,要求牵头业务处在审计项目结束后两周内开展项目总结;在全办审计项目综合评估层面,要求每年开展1次全办综合评估,由各业务处从其牵头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中择优推荐1至2个重点审计项目参加全办综合评估,确保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全覆盖、抓重点。
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由办分党组书记担任组长的综合评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全办综合评估中的重要事项,将审计项目后评估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全办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二是整合全办力量,建立全办后评估工作专家库,将各业务处处长、多次担任重大审计项目主审的业务骨干纳入后评估工作专家库,每年通过随机抽取人员组成当年后评估小组,充分调动各处室积极性,整合开展审计项目后评估的人才资源。三是明确责任主体,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建立权责清晰、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要求审计组审计项目总结和全办审计项目综合评估分别由审计项目的牵头业务处和法规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通力合作,确保两个层面的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衔接顺畅、同向同行。
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一是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全面梳理审计项目流程,以审计实施为主线,设置研究型审计、审计目标、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过程、审计成果、审计整改等6个维度13个结果性指标,覆盖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确保评价指标系统全面。二是合理建立评估标准。综合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应用、审计质量、审计现场管理、档案管理等审计业务管理要求,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简便高效。三是优化完善评价体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吸收业务处和综合处建议,挑选财政、企业、金融、社保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开展“预评估”,确保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上海办按照“审计组总结全面覆盖、融入日常,全办综合评估突出重点、全面深入”的工作思路,推动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一)在审计组审计项目总结层面,以“三个坚持”确保后评估全面覆盖
坚持全流程梳理分析、全员交流研讨、全面精心提炼,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完善”的要求横向覆盖到所有审计项目。
一是坚持全流程梳理分析,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各审计组围绕审计思路、审计方法、审计技术等方面内容,在审计报告提交后两周内组织专人撰写审计项目总结报告,经审计项目分管办领导审核后存入项目档案管理,作为年底处室考核的依据,并为后续同类型审计项目提供借鉴和支撑。
二是坚持全员交流研讨,选送项目参加全办综合评估。各业务处室通过“主审讲、组员议、处长评”等方式,围绕发现问题、查处问题、整改建议的审计思路,组织审计人员对全年牵头实施的审计项目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收获体会,客观剖析不足,并选出1至2个项目参加全办综合评估。
三是坚持全面精心提炼,总结经验做法。审计组立足审计项目实践,认真总结重大问题查核、关键问题突破、审计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提炼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审计经验和案例提交办后评估小组。
(二)在全办审计项目综合评估层面,以“三类评估”推进后评估全面深入
2022年8月,上海办开展了2021年度审计项目全办综合评估工作,9个业务处共推荐了9个重点审计项目参加,约占2021年度审计项目数的43%。在全办审计项目综合评估层面,通过“后评估小组交叉评、综合处专项评、领导小组重点评”,对重点审计项目进行评估,突出成果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全办综合评估以点带面,发挥牵引辐射作用。
一是“交叉评”突出成果意识。将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典型案例、问题线索等审计成果作为综合评估的重要标准,综合审计组总结提炼的审计经验和案例,把审计项目评价为“很好”“好”“较好”“一般”四个等次,引导审计人员强化成果意识,聚焦社会热点、民生难点、改革堵点问题,加大审计力度。
二是“专项评”突出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将大数据审计应用、审计质量管控和业务规范管理作为综合评估的专项内容,推动大数据审计方法应用和创新,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意识,规范审计业务档案管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服务和保障审计高质量发展。
三是“重点评”突出品牌意识。对标打造上海办审计业务特色品牌要求,对审计项目后评估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全办范围内通报项目后评估结果,并选出有影响、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审计经验和案例,在全办整训时以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推广,引导审计人员以推出高水平审计报告、高质量信息成果为目标,打造审计精品,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监督效能。
(三)全过程做到“三个紧盯”,开展审计项目“回头看”
一是紧盯审计现场风险防控。围绕重点环节、重点内容和重点岗位对审计业务风险防控的关键点进行“回头看”,评估审计权力运行情况。查看审计组会议纪要、重要事项记录等文件,评估审计调查等重点环节是否严格落实审计现场管理要求。查看外部调查台账、协查通知书开具审批记录,评估外部调查、提请协查审批等重点事项是否履行请示报告制度。查看审计组审核、业务处复核记录,关注审计组组长、现场负责人、主审、廉政监督员等重点岗位是否落实岗位职责,查看审计组廉政纪律执行情况,对存在违纪违规情况的审计项目“一票否决”。
二是紧盯审计质量生命线。查看业务会纪要、法规审理意见等,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为重点,对审计质量进行“回头看”,确保审计质量经得起检验。关注审计工作底稿认定事实要素是否齐全、情况是否属实、定性是否准确、法规引用是否精准。对比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报告问题,关注审计实施方案所列事项是否全部核查,审计报告是否做到反映情况全面系统、揭示问题客观公允,审计信息是否做到聚焦主责主业,是否客观精准揭示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
三是紧盯审计整改落实。在项目后评估中,对审计整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回头看”,推动审计整改建账、督办、销号全周期管理,切实履行推动整改的责任。关注审计组在审计报告环节,是否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整改要求和整改建议是否科学可行,从源头防止无效整改、无法整改。关注审计组在跟踪整改环节,是否按照“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关注审计组在整改核销环节,是否认真核查被审计单位的整改结果和证明材料,按照规定程序审核销号,防止出现虚假整改、形式整改。
上海办通过审计项目后评估,实现审计流程的全面再梳理、审计内容的全面再研究、审计人员的全面再提升,全面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成果应用,提高审计项目管理能力。在全办范围内及时通报审计项目后评估情况,将后评估结果作为办内推荐参评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和优化审计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各业务处通过审计项目后评估,开展审计项目流程纵向梳理分析,查找项目实施管理中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强化了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明确了后续改进提升的方向,为创建特色审计业务品牌增添新动能。
推动深入研究,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和水平。通过对审计项目全面、多次复盘和回顾,建立了“研究—实施—评估—研究”的良性循环,有力推动审计人员聚焦主责主业,运用研究型审计思维打开局面、抓住重点、破解难题,瞄准审计对象业务领域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靶向发力,不断提炼形成更多、更有分量、更有深度的审计成果。
搭建锻炼平台,增强审计干部本领。审计实践是锻炼提升审计队伍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项目后评估作为审计实践的重要一环,为审计干部搭建了实践、总结、提高的平台,帮助审计干部提高站位,从整体和全局层面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强化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同时,分层次、全方位的总结分析实现了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引导审计干部在学习研究中打牢基础,在核查突破中坚定信念,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不断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