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审计署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的直接指导下,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决策部署,紧扣“精准、安全、绩效”目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滇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2017至2020年,昆明办累计投入扶贫审计力量364人次,抽审云南、贵州两省54个贫困县扶贫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推动盘活闲置资金10.59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1.36亿元,规范使用财政涉农资金9.64亿元,推动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制度16项,向云贵两省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问题线索及典型问题20余件,督促追责问责114人。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昆明办及时转方向、明重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护航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先后完成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政策审计、贵州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昆明办组织实施的云南省2017年第三季度扶贫审计项目获得全国扶贫审计优秀项目;2019年,昆明办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奖表彰,一名审计干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两名审计干部被授予“云南省扶贫先进工作者”称号。
昆明办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倾力走好农业农村审计“赶考路”。
强化领导,夯基固本。在扶贫审计中,昆明办成立由办分党组书记、特派员担任组长,分管扶贫审计工作的办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相关事项,解决审计中遇到的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昆明办扶贫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延续保留,其主要职责转向统筹全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工作。
创新探索,稳中求进。2017年以来,昆明办扶贫审计不断优化组织方式、创新审计方法,在市县联动、点面结合、科学统筹等方面见真章、求实效。从早期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审计开始,昆明办扶贫审计团队在对一定数量的县开展审计中,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资金追踪、项目抽查、入户调查等方式,严肃揭示问题,如实反映问题。同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将审计范围逐渐扩展至市(州)层面。在此基础上,昆明办开始运用数据挖掘、资金分析等方法,从省级层面挖掘“面”的问题,再将线索下发至具体抽审的县审计组进行核实,实现“点面结合”,高效揭示问题。为适应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求,昆明办下足研究功夫,着力反映区域性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长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明确农业审计处统一负责实施云南、贵州两省乡村振兴审计工作,以农业审计处为核心,相关处室人员配合组成乡村振兴审计组,对两省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中,创新省本级“三人一组”(一人总体负责、一人负责数据分析、一人负责督促核查)组织模式,并以分工台账方式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确保各司其职,实现审计效能最大化。
昆明办坚决落实审计署党组关于做实研究型审计要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研究作为一种基本方法贯穿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始终,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推动创新。
科学谋划,精益求精。开展审计前,收集中央和云南、贵州两省出台的扶贫政策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阶段新的政策、法规和资金管理办法等资料,分析梳理衔接阶段中央精神、行业要求存在的异同。将两省出台的政策与中央文件规定逐一比对,确定审计方向。提前介入,摸清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开展政策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库。审计署工作方案下达后,昆明办派出由现场负责人、主审、业务骨干组成的审前调查组开展精细化审前调查,结合审前调查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的放矢实施“精兵式”重点调查。
搭建模型,以用为本。在某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中,审计组基于审前调查成果,提出建立审计分析模型将数据固化为参数。先用季度数据验证审计模型的可行性,通过季度数据分析结果比照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模型;待年度数据形成后,运用成熟分析模型开展结果验证,结合季度数据和年度数据双重分析结果重点延伸,提高审计实效。如各县区一般到12月中旬才能把防止返贫监测数据上报省里,审计组可利用现有数据搭建分析模型,提前开展分析,找出疑点线索,形成审计思路和方法,获得年度数据后再导入模型,形成疑点,下发核查。按照上述思路,审计组发现某省3.3万名监测对象的帮扶措施为综合保障且帮扶内容包含“低保”,但2019年以来并未享受过低保待遇等问题。
昆明办审计人员在边境村医疗站核实脱贫户就医信息
紧扣重点,多点突破。在扶贫审计中,审计人员找准切入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短板、扶贫领域腐败等问题,反映某县将部分扶贫产业子基金用于非扶贫项目;某市水务局未对施工企业已报账的工程进度进行核实,导致施工单位虚报建设内容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审计移交的相关问题线索进行督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围绕重点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提升、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等情况,发现某省未按照要求设定衔接阶段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导致危改农户未及时享受补贴和某县财政局挪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问题。
精炼成果,深入挖潜。坚持宏观视野和全局观念,把揭示微观问题与服务宏观决策结合起来,确保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明确、实用。如在某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开展情况审计调查中,审计组按照“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聚焦“藏粮于地”目标,核实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并结合揭示的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资金被挪用、分配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深挖政策设定初衷,按照“资金—项目—政策—政治”思路,提出完善补贴资金分配等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
昆明办认真履行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责任,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出具正式报告的同时,建立审计整改台账,明确审计整改责任主体、审计建议等内容。对审计期间立行立改的问题,要求实地核实整改情况;对审计结束后实施整改的问题,要求逐项核实整改证据,实地核实或抽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整改真实有效。
压实责任,靶向发力。昆明办及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将问题逐条分解,逐项明确整改单位、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后续审计内容,确保持续跟踪督促。如2017至2020年,昆明办先后四次派出审计组对某州开展扶贫审计或专题调查,反映某地教育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475名贫困高中生未享受或未足额享受生活补助,某县3.92万平方米危房校舍未得到及时改造,97所学校学生在临时活动板房中上课等问题。后期,昆明办扶贫审计组对某州某市再次进行审计时发现,通过审计整改,该州某市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已全部落实,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有所改善,基本医疗保障到位,扶贫项目长期稳固带贫增收,取得较好审计成效。
既抓“当下改”,又重“长久立”。针对部分问题长期未得到整改的情况,昆明办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制度,督促省级层面建立整改长效机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如在审计推动下,针对多次反映的某省扶贫领域数据不共享,影响教育扶贫政策落实问题,该省于2019年9月在省级层面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省教育厅将全省学籍数据与建档立卡贫困数据进行比对后,直接把贫困学生名单推送至基层学校,确保精准资助,解决了过去仅依靠人工审核方式造成的信息重复或错漏问题,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