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机关的成果供给有效满足成果使用者需求的过程和结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核心是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审计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审计成果内在质量、改善成果使用者体验的同时,切实增加审计成果附加值,实现供需畅通对接。
坚持政治属性,解决好为什么审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履职尽责,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既要聚焦经济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要主动融入大党建机制和干部大监督机制,用政治眼光研究审计对象、把握问题本质,立足中心大局开展对领导干部的常态化“经济体检”。
紧扣履职行权,解决好审什么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审事”的目的是“评人”,要聚焦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以“权力、责任、风险”为主线,“由人及事”找准审计重点,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内容结合好,确保审计内容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把握责任链条,解决好怎么评的问题。“由事及人”做好定责评价,不仅要求审深审透,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搞清楚审计发现的问题及与领导干部履行职权的关系,打通问题、责任和评价之间的关系,使评价有客观依据,还要求多维度综合反映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使评价全面立体客观。
为提高审计成果内在质量,浙江省审计厅探索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五审五评”体系。“五审五评”即开展行政绩效审计,评价政府性资金使用、经济活动和履行领导职责的绩效性;开展经济决策审计,评价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开展行政管理审计,评价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审计,评价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开展廉政建设情况审计,评价领导干部个人在资金分配使用、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资源出让等方面的廉洁性。“五审五评”体系既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政治属性,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梳理明确靶向发力的五方面审计重点和评价内容,提高了审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又结合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实际需求,细化“五审五评”主要问题情形与细分评价参考标准,凸显了领导干部意识、能力、作风、业绩等方面的个性化描述,使审计结果更加符合干部管理监督使用的需要。
区分定位,着力提升结果供给精准性。根据审计报告与审计结果报告使用对象的需求,区分两者的作用定位、内容要求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审计结果报告必须突出服务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需求,不是对审计报告内容的简单删减,而是应以审计报告为基础提炼审计结果,反映总体评价、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责任认定等核心内容。
善于表达,着力提升结果文书通俗性。结果文书既要严格恪守审计边界,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体现审计特色;又要重视运用党规党纪定性定责,适当运用干部管理监督语言表达审计建设性意见,使结果文书更贴近使用者习惯。
对标运用,着力提升结果供给建设性。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既要“由事及人”得出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好坏的结论,与结果使用者平时掌握的情况相互印证或补充,成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重要参考;又要立足“治已病、防未病”,加强对重大问题、突出困难、主要风险的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防范风险、推动发展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意见和建议。
为使审计结果更符合使用者需求,浙江省审计厅出台《关于创新规范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文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理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定位和关系,并对结果文书的结构和内容作了较大创新。一方面,从“五审五评”的五个维度归集和反映问题,在结果报告原有总体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评价+细分评价”的方式,增加五个方面的细分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大幅精简审计结果报告,要求除特别重大事项外,正文只表述问题性质和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具体事实、定性和定责依据等通过附件“责任问题清单”进行反映。
注重综合研究,推动成果可比可信。根据所在单位(地区)历史禀赋条件和发展趋势作出纵向分析比较,根据同类单位(地区)所处宏观环境和发展程度作出横向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关键核心指标、纵向发展趋势、横向发展优劣,切实提高成果的可信度。如为更好评价2021年审计的14个市(县)27位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探索“摸家底揭风险评实绩”的新路径,通过算好领导干部任期内资金、资产、资源“三本账”,加强横向和纵向综合比较分析,更加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中的意识、能力、作风和业绩。
注重综合提炼,推动成果做深做透。加强审计成果综合提炼和运用,既要紧扣中心,聚焦重点问题分类研判,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进行综合剖析研究;又要针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跨年度的整合提炼,形成更具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综合成果。如2021年浙江省审计厅为更好服务市县换届工作,专题梳理分析“十三五”时期浙江省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提出新时代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等相关审计建议,省委书记在专题材料上批示“报告很好”,要求省委组织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监督方面,用好审计成果。
注重综合运用,推动成果用足用好。以点及面用足用好并转化好成果,既要注重审计成果在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中的运用,推动将审计成果运用到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层面;又要注重发挥审计成果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举一反三、源头防范。如近年来,浙江省审计厅通过编写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手册和审计案例,举办全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风险防范网上专题培训班等,帮助领导干部提升财经法纪意识和经济管理能力。
对接需求,推进审计“审事”与组织“察人”相结合。为提高审计工作与组织工作的契合度,审计机关应学会从经济问题看政治、从工作业绩看干部,通过审计成果将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履职思路、作为和成效清晰体现出来,把审计结果更好转换为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满足组织部门的选人用人需要。
对接标准,推进“审计定责”与“组织问责”相结合。对接定责与问责标准,打通从专业审计报告到领导干部评价使用、责任追究的路径。根据不同类型审计对象设置研判标准和处置措施,加强对“关键少数”“关键领域”“关键问题”的研判,分出优劣,加强对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担当意识不强,且承担责任问题较多或问题后果较严重、影响较大的领导干部的提醒教育和批评诫勉。
对接时点,推进“结果运用”与“过程会商”相结合。坚持“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及时转化运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监督和成果运用的时效性。以更灵活的方式加强审计全过程与组织部门的沟通会商,解决以往审计成果交换滞后的问题。凡发现审计对象存在规定情形须及时制止或采取措施的,尤其对审计期间拟提拔重用的干部,应及时配合组织部门做好会商研判,努力避免选人用人与审计监督脱节。
对接变革,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和组织工作创新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要以需求为导向倒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系统性变革,将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需求贯通到经济责任审计“统审评用”各个关键环节,使审计目标更明确、审计内容更聚焦、审计评价更精准、审计成果更易用;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将审计成果体现在选人用人上,纳入换届考察中,特别是对审计发现的领导干部履职中有重大问题的,要及时在选人用人上有所体现,并着力研究解决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
为打通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浙江省审计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会商研判实施办法。2021年,又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深化会商研判工作的内容与方式,初步形成了以“四个结合”为抓手,“既全面研判又突出重点”“既研判重点人也研判重点事”“既重结果研判又重过程研判”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得到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审计署的充分肯定。会商研判由审计机关和组织部门共同实施,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总结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履责特点和被审计单位(地区)主要风险,提出研判初步建议,与组织部门会商后形成最终研判及处理意见。会商研判注重将成果运用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综合性、系统性、及时性更为突出,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干部监督、倒逼审计质量等方面的成效也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