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审计厅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做深做实研究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19至2020年,该厅组织实施了汕尾市委书记、市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围绕审计对象、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建议进行研究型分析,形成一套符合广东实际的做法。审计共反映各类问题近120个,移送问题线索20余条,涉及问题金额近130亿元。项目出具8份审计结果文书、提炼7篇重要审计信息,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省人大等单位(部门)出台、修订20余项政策制度,有关部门追回财政资金近30亿元。该项目荣获202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
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关键是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方向与重点的确定来自对审计对象的深入研究。项目伊始,审计组认真摸清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以及区域资源环境的特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
对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到心中有数。审计组梳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汕尾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及具体要求;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中央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对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对汕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明确审计方向,即关注汕尾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建设“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确定了审计主题和主线,即有效利用海洋等优势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领导干部履行责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审计组聚焦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从公开渠道获取相关地区资源环境领域管理和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各级督察巡视反馈的问题线索、处理结果,形成资料库。查阅领导分工文件以及会议记录、指示批示和督办结果,摸清领导干部的责任边界,勾勒出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轨迹,全面梳理领导干部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决策”“执行”“监督”行为,为领导干部履行责任精准画像。同时,关注“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等责任落实情况。
对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做到心中有数。汕尾市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海洋资源丰富,受海洋气候影响大,空气质量优良,但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河流入海口水质较差。审计组充分考虑汕尾市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研究分析该市自然资源数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把海洋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作为重点审计的资源种类,把专业镇如贵金属加工、纺织服装等的污染排放、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将重要的经济活动如重大工程建设、重要产业布局、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引入等情况,与空间地理信息关联分析,落图落斑,建立审计事项清单。
聚焦生态发展集中发力
研究审计发现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审计组优化组织实施方式,创新技术方法,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查实问题上下足功夫。
围绕主题主线谋划工作。根据审计事项清单,审计组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围绕方案明确的内容和重点,查询审计资料、开展数据分析,形成审计疑点,揭示问题。二是瞄准领导干部职责范围和管理层级,关注关系汕尾市发展全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突出汕尾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跟踪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落实项目资金的最终流向,把审计发现问题查实查深查透,做到审计定性客观公正。
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一是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着眼长远培养骨干人才。常态化组织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学习,聘请专家授课,定期安排审计人员做学习报告,由精通土地、矿产、林业、生态保护审计的业务骨干担任审计组组长,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保持信息沟通顺畅,及时总结经验做法。综合组加强与各业务组的沟通,研究总结“河长制”、海洋保护、河道采砂、耕地保护等10个方面的审计难点要点,形成多篇审计动态,把审计做法和要求推广到多个审计组,提高了审计发现问题的质量。三是领导靠前指挥,坚持在审计一线研究解决问题。带队的审计厅领导与审计组组长深入审计现场,根据进展反复组织讨论,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研究审计问题定性和查证思路等,确保了审计目标的实现。
研究审计技术方法。针对图形数据,审计组认真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指引审计发现问题的查证工作。如以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图形匹配比对,对“多规合一”、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等9大类27个审计事项进行审查,全面反映汕尾市领导干部任职前后时点资源数量变化,准确锁定试点地区在国土利用、森林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疑点。针对结构化数据,审计组深入研究行业数据的钩稽关系,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无资质运输单位和车辆违规运输危险废物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污水处理厂有害余泥被非法倾倒、“十三五”时期环境统计业务系统上报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
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审计研究应聚焦审计实践,服务于审计项目质量成果的提升。审计组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有效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
把握底线、对标高线,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审计组全面梳理汕尾市各类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国家和省关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各类禁止性、限制性的底线,对标中央、省委对汕尾市高质量发展做出的战略、规划,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即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考核权重,增加生态环保领域的财政投入,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环境治理体系。汕尾市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空间规划统一制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联防联治,促进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汕尾的贯彻落实。
深入研究体制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汕尾市区位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针对该现状,审计组从海洋发展规划的制定落实、海岸线的开发保护、沿海基本农田与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的划定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矛盾和缺陷入手,找准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因素,提出加强陆海统筹和海岸带综合管理,构建陆海一体、功能清晰的海岸带空间治理格局等审计建议。汕尾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建议,在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列入战略规划,把海洋经济作为汕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近年来,汕尾市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取得长足发展。
深入研究资环业务,提出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审计组在深入研究相关业务工作程序、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汕尾区域地理、发展阶段等外部因素,提出契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在分析总结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审计组对汕尾市加强土地出让与利用、围填海、河道采砂、取水和排污、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汕尾市政府依照审计建议,积极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建立健全海洋监测机构,完善内部控制,收回巨额财政资金,查处多个责任单位和个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达到97%。相关部门根据审计建议,修订完善了《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