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下好研究型审计“先手棋” 更好服务浙江实现“两个先行”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既强化了审计人员职业认同,也为审计人员指明了创新路径。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以下简称“两个先行”)。浙江省各级审计机关围绕党的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党组关于做实研究型审计的决策部署,下好研究型审计“先手棋”,把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开展科学、系统的研究工作,以“研究”开路,以“问题”破题,着力提升审计工作层次水平,以高质量审计为浙江实现“两个先行”保驾护航。

精准研究项目计划,注重从政治高度融入发展大局

要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研究。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全面履职尽责,就要从审计项目计划这一源头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好审计工作方向,依法开展审计。在开展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时,要锚定“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加大对浙江省和杭州市五年发展规划、党代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的研读力度,深入领会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系统研究和把握政策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加大对人大、政协、纪委、组织、财政、发改等部门的调研走访力度,多渠道收集信息、征集意见建议,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聚焦落实重大战略部署、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深化研究,找到审计服务推进浙江“两个先行”的切入点、着力点,提升相关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如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紧扣深入推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改革、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构建大社保体系,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山区县跨越式发展等重点领域,精准安排审计项目,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着力推动党中央、浙江省、杭州市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缩小收入、城乡、地区三大差距,助力共建共享,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

要围绕“高质量”“全覆盖”研究。审计机关要充分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统筹谋划审计工作,助力浙江实现“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要每年梳理关于“两个先行”政策和决策部署的相关措施,依托政策跟踪审计平台,采用单独立项或“其他项目+政策”模式,将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各类审计项目的重点内容或作为专题调查事项贯穿全年各审计项目,促进政令畅通。要梳理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及民生资金情况,推动审计全覆盖,夯实“两个先行”建设的物质基础。要建立“两个先行”建设涉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库,对涉及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点公共工程项目,在建设周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消除监督盲区,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深入研究审计重点,注重从改革维度剖析体制问题

深入研究审计对象,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把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研究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前置条件,做好审前调查,深入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被审计领域、区域和行业的战略谋划与政策要求,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和改革方向,以及具体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政财务、重点工作任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审前研判会、方案讨论会等形式,结合审计目标、审计方向、预期成果等因素,以“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找准审计的切入点、着力点和风险点,科学编制重点事项核查任务清单,使靶向更精准、重点更聚焦,确保审深审透、审出成效。如乡村振兴审计要以政策制定和执行作为切入点,全面收集整理乡村振兴政策,重点对政策出台的背景及科学性、合理性、可执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按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进行分类;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全面掌握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对审计口径、对象范围、审计重点进行充分研究,并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深入研究体制机制问题,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揭示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动解决问题,必须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要注重从改革维度系统深入剖析在推进实现“两个先行”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体制机制问题,综合分析研判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与现实状况、发展趋势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确保查核问题的精确深入。如招商引资政策绩效情况审计中反映的部分地区为完成考核任务出现虚假出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是招商引资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部分地区、产业园比拼优惠政策、相互争项目抢企业,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招商引资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只有从体制机制层面深入揭示问题,才能从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改革发展等角度,提出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

高效研究方式方法,注重从效率视角统筹审计资源

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提升监督之效。加快数字化改革是实现审计效率变革的根本动力,审计机关要聚焦计划编制、项目实施、问题整改、成果运用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构建完善审计服务“两个先行”的应用场景、工作模式,建设相关审计平台,出台审计数据规划,构建方法体系,努力实现审计场景数字化、流程智能化、成果共享化。如在审前环节,加大数据归集,坚持“应取尽取”,通过定期采集、联网采集、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采集、与主管部门和其他监督部门协同共享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保证数据资源的丰富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实现跨业务、跨部门、跨系统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在项目实施阶段,要推进以现场审计为主向远程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加大数据分析力度,遵循“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科学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型,全量筛选、查核疑点问题,分析形成综合评价,为审计人员调查核实、取证延伸指明方向,提升审计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坚持以统筹协调提升监督之效。科学高效的审计组织方式是调配审计力量、优化队伍结构、顺利实施审计的有力保障。审计机关面对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不相匹配的现实困难,必须根据审计项目特点,向统筹管理要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审计机关内部机构之间,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财政、发改等相关同级部门之间的分工,做到内部整合、上下联动、同级协作、凝聚合力,推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如针对重大审计项目,实行“大项目、大集中、大统筹”的组织实施模式。在力量配置上,探索全局“一盘棋”协作机制,统筹局内多个业务处同步实施,建立多专业融合的审计队伍;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主管部门借力,抽调相关领域专家加入审计组,直接参与项目实施,与审计组成员形成知识结构和审计经验的优势互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凝聚监督合力。在审计现场管理方面,先开展集中试点审计工作,在获得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审计事项核查清单,按照“统一工作方案、统一数据分析、统一调查了解、统一定性定责、统一法规审理、统一成果提炼”的标准,分组开展现场审计,实行任务清单化、进度动态化、质量全程化管理,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成效。

着力研究深化成效,注重从机制层面提升审计价值

着力提升审计建议质量。当前,各级各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也对审计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要把提出高质量审计建议作为助力实现“两个先行”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要深入剖析审计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审计发现的问题置于全省推进“两个先行”发展大局中审视与剖析,从堵塞漏洞、完善机制、推动政策落地生效等方面研究提出精准、专业、务实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涉及改革和政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邀请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研讨交流,广泛听取意见,拓宽研究思路,真正做到建议提得准、落得实,积极推动形成与“两个先行”相适应的制度体系,通过促进改革实现权力规范运行。

着力提升成果运用层次。深度提炼审计成果,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以审计专报、综合情况报告等形式提交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推进“两个先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加大对审计反映共性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的分析力度,建立共性典型问题“负面清单”,下发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推动认真对照、举一反三。探索审计整改全链条闭环管理,落实整改动态跟踪、联合督查机制,立足源头整改,将整改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上,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修补制度缺陷。加大会商研判力度,及时与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会商研判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人员)情况、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审计共性问题等,有力推动问题整改、追责问责和制度完善,以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性助力“两个先行”。

做实研究型审计需久久为功、抓铁有痕。杭州市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研究型审计机制制度,提升审计干部开展研究型审计的能力水平,在服务“两个先行”中谱写审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