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观点】新时代做实研究型审计的思考

                                      从实现审计目标的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实研究型审计的意义
                        做实研究型审计是体现审计机关政治属性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审计机关应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审计工作格局,做好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围绕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做到了然于胸,深刻把握审计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使命,以战略视野观世情、察国情、听民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确保政令畅通,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政治原则。

做实研究型审计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新格局、新理念、新阶段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审计机关应当发挥职能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型审计是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思考审计工作,把促进健全体制机制制度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的审计工作模式。研究型审计注重将宏观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审计理念融入具体审计工作,在全面准确揭示问题的基础上,“跳出账本搞审计,跳出审计看经济”,改变过去以合法合规性审计为主,转变为更加注重效益性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改变过去就事论事的微观审计,转变为从宏观全局着眼开展分析研究,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审计监督层次、提升审计监督价值、促进审计事业发展。

做实研究型审计是打造高质量审计项目的现实要求。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思维、方法和工具,也是打造高质量审计项目的必由之路。当前,随着审计工作任务增加和业务领域拓宽,审计监督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审计业务量大与审计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突出,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亟须改进,以适应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的目标。开展研究型审计,将研究理念贯穿计划立项、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质量控制、报告整改的全过程,打造审计研究与项目实施闭环链条,对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处理问题、提升审计成果层次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实现审计质量、效益、安全相统一。

做实研究型审计是落实审计署党组要求的具体行动。上级审计机关明确要求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基于对当前审计工作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付诸行动、层层推进,推动做实研究型审计。

                                                         从服务中心大局的角度,牢牢把握新时代做实研究型审计的方向

                       进一步突出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机关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为导向,应围绕国家经济治理有机系统,通过研究政策目标所涉各类社会领域,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透过社会形势、制度体系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大局,推动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进一步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新时代对审计发挥监督作用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要求更高,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过程中,仍然存在审计监督模式相对单一、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充分、审计力量与任务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应强化研究型审计理念,坚持“治已病”与“防未病”相结合,强化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漏洞的研究分析。“治已病”重点研究审计建议的精准性、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查出问题转化为审计成果的实效性;“防未病”重点研究防范风险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彰显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成效。审计监督实现“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强审计研究,查问题要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制度原因,并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与影响。提出审计建议要研究事实基础与现实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抓整改要研究联动机制,改变审计“单兵作战”模式,形成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监督合力,切实推动问题整改到位。促改革要研究问题整改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情况,推动政策法规执行到位。

                                                  从发展审计事业的维度,不断探索新时代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路径

                       聚焦经济监督定位,研究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审计的职责,也是审计的独特优势。应聚焦财政财务管理,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务院、财政部以及省市各级出台的系列财政管理制度,结合财政审计执行过程和结果,全面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落地情况,系统梳理财政领域有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吃透上情、掌握实情。以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目标,加大对中央直达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专项资金、政府财务报告等的审计力度,深入研究统筹财政资源力度不足、预算约束不够有力、资金绩效不高等问题及原因,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提高财政支持和保障能力。深化绩效审计研究,统筹考虑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全面关注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情况,推动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聚焦审计重点工作,研究揭示审计对象所在领域的问题。查问题是审计的基本任务,揭示问题背后的本质也是审计的责任。首先,审计机关应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服务党委、政府战略推进的高度实施审计,聚焦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紧扣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经济体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权力规范运行等重点,深入研究揭示普遍性、行业性、区域性、趋势性问题,确保查核问题的准度和深度。其次,应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经济背景、发展现状、改革方向和业务特点,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问题研究深、研究透,摸清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增强审计发现问题的穿透性。最后,应在系统研究相关领域政策、行业特点、审计目标和重点内容的基础上,用全面、系统、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确保审计结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聚焦提升治理效能,研究运用审计成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关键在于加强审计成果运用。要注重对审计报告、审计移送、审计信息等各类审计成果数据的研究分析,把握“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主线,分析提炼、提出建议,实现“一审多果”,不仅有信息、有报告,还有专题研究报告,对体制机制制度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应坚持综合运用各类审计成果,不仅要在“点”上深挖,提炼单个项目成果,还要在“面”上整合,跨项目、跨类型、跨层级合并多项成果,促进审计成果高效运用。应深入研究审计和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党政督查等各类监督的协同机制,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实现纪审贯通、巡审联动、组审协同、督审协作,提升审计成效和治理效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