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字豆糖是安徽祁门特产的小吃,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曾经是百姓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传统糕点,但如今手艺已逐渐失传。嵌字豆糖是在糖块侧面做出汉字,工艺复杂,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徽州一绝。
面临失传的传统手艺
嵌字豆糖原本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糕点,但由于工艺过于繁琐和复杂,利润也不高,如今全国上下懂这门手艺的人已经不足20人,而且多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已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了。直到被大名鼎鼎的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报道出来,才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里。
65岁的老人金惠民,已经算是这些手艺师傅里最年轻的一位。他从16岁开始就跟师学艺,走街串巷的卖豆糖,如今已四十多年的岁月了。金师傅一度以为手艺到自己这辈子就要失传,却在机缘巧合下收了徒弟汪振华,即使生意不好,汪振华也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前,因为舌尖3的播出,重新带火了这门手艺,师徒俩的工厂才见好转,生意也是逐渐火爆起来,如今每天都做赶不上卖,这种老传统的手艺差点就吃不上了,也是让人觉得庆幸啊!
工艺复杂寓意美好
嵌字豆糖的工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磨、熬、擀、切等环节。黄豆和黑芝麻是嵌字豆糖的主要原材料,将上好的黄豆和黑芝麻晾干后,分批炒制,然后将麦芽糖熬制的糖浆,趁热倒入两种粉中搅拌均匀,快速揉成大块糖条,然后改刀成小剂子准备嵌字。使用木夹板整理糖条,使用黄、黑两色的糖条堆砌搭配,形成汉子的形状。最后进行拉条,这个步骤需要两个人配合,力气大了形状不均匀,力气小了又拉不动,没多年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拉成细条并定型后,切成薄块,糖就做好了。
嵌字豆糖吃起来甜糯又不粘牙,每嚼一口都是馥郁的豆香、甜香和芝麻香。这种小吃的奇特之处在于糖里的字经过拉扯仍然丝毫不乱,清晰明显,就像是活版印刷出来的铅字,与其说是糕点,更像是一道精美的手工艺品。嵌的字多是带有美好意味、讨彩头的汉字,如“福”“喜”“旺”“富”“礼”“寿”等,饱含了中国文化和情感。
传统工艺需要大家的保护
一块小小的糕点,吃出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民间有许多沧海遗珠,若是失去了传承和保护,将是中华民族的遗憾。从风土人情,到代代相传,中国味在时光里缓缓流淌,也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