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一 单位介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光电研究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这是中国科学院党组顺应党中央对科技机构改革的总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其中,电子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为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与信息科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于2012年在原遥感应用研究所(1979年)、对地观测中心(2007年)基础上组建,为我国遥感科学与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光电研究院组建于2003年,是光电工程、航天航空和应用科技等三个主要领域兼具总体管理与技术总体职能的高技术研究单位。 空天院拥有21个国家级/院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依托原有几个研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重大产出和支撑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目标,已基本形成了空天信息领域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布局的研究方向。 图片 截至2023年11月,空天院现有职工4315人,包括院士6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杰青11人、优青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30余人,科研攻关领军与骨干人才300余人,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空天院未来之星等青年人才200余人。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在读研究生1800余人。 空天院在研项目课题4926个,2022年度新增各类课题1199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3项,重点研发计划101项,自然科学基金69项,其他国家任务318项,中国科学院各类型项目110项,横向委托487项,地方任务29项,研究所项目59项,基建项目13项。 近5年,空天院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7项, 其中第一完成单位获奖36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项,其他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 二 项目介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 申报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以上参照2023年海外优青条件,具体以2024年基金委发布通知为准。 四 专业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 材料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类 地理科学类 地球物理学 光学工程类 软件工程类 机械工程类 控制科学类 五 工作地点 北京、苏州、济南、广州 六 福利保障 (1) 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和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一人一议; (2) 可聘至研究员岗位,获导师资格; (3) 提供500-1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配套)+工作所在地省市区政府扶持经费; (4) 提供100万生活补贴; (5) 提供人才周转住房一套; (6)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配套设施,协助组建科研团队; (7) 提供子女入托、入学等教育支持; (8) 协助解决本人及配偶、子女户口。

     中国翻译协会第39届中译法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外文出版社承办的第39届中译法研讨会于2023年12月1日在京举行。外文出版社总编辑许荣出席开幕式。

来自外交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自然资源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网、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西藏网、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等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19家法语使用单位的近50名代表和4位外籍专家参加研讨会。

在简短的开幕式上,中译法研讨会主任孙继文大使首先致辞。他对前来与会的中外专家和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对外文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孙继文高度肯定了各成员单位、翻译专家和学者们对中国翻译协会中译法研讨会成立20余年来所作出的贡献。他指出,当今时代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对外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译法研讨会将继续发扬甘于吃苦、淡泊名利、积极奉献的精神,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外文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贾秋雅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第39届中译法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中译法研讨会与外文社渊源深厚。作为国内翻译界业务交流和研讨的重要平台之一,中译法研讨会为规范重要话语法文表述、助力国际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外文出版社将进一步拓展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核心时政概念和表述外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在此后的词汇研讨中,数十位中外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就外文出版社搜集整理的有关习语用典、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台湾问题、国际关系、民族宗教、网络安全、流行语等领域200余条词汇的法文译法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

       第五届甘肃省外语教育技术研讨会举行

 

12月2日,“第五届甘肃省外语教育技术研讨会”在甘肃政法大学召开。省内本科高校外语院系专家学者、相关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翻译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翻译人才培养路径,为推动翻译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研讨会上,来自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专家交流发言,围绕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数字化环境下的智慧教学、大语言模型与语言教育等方面内容开展了深入探讨。

甘肃政法大学是甘肃省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本科院校,也是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甘肃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委员会、甘肃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等单位指导,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甘肃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省内本科高校外语院系领导、翻译专业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及各高校骨干教师共计200余人参加研讨会。当天,还举行了校企合作揭牌仪式。

      第18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举办

12月2日-3日,由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协办的“第18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论坛”在襄阳举行。来自国内外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及翻译行业的业界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江敬、襄阳市副市长王芳、湖北文理学院副校长汪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刘军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薛睿主持开幕式。

华中科技大学许明武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襄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孙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蓝红军教授、我校但海剑教授、北京大学Allen Amrollah Hemmat教授、英国利兹大学Martin Ward教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Kizito Tekwa博士等8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结合各自的研究发表了主旨演讲。主旨发言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译者群体、译者行为、诗歌翻译、政治话语翻译、翻译教学、跨文化传播范式下的翻译研究、多语种翻译的务实合作、数智时代的翻译技术与实践应用等多个研究领域,发言既有前瞻性、开拓性,又不乏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中西部地区翻译学界和业界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多维的研究思路。

本次会议设立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翻译学科建设”等9个平行论坛。90多名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在平行论坛宣读了研究论文,并与参会者就各研究议题积极交换了学术观点,展开了研讨。

校企合作圆桌论坛环节,上海文策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的代表畅谈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公司如何应对迅猛发展的AI技术,以及企业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明霞在总结发言中盛赞本次国际研讨会是精彩的对话、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盛宴,期待大家在之后的学术盛宴上能再度相聚,分享学术佳肴。

     2023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举行

12月2日-3日,2023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聚焦“以数智技术赋能翻译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共谋翻译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贡献智慧。

“应用导向、技术服务创新是高校应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全新定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在致辞中表示,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学校探索创新语言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更多服务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应用创新型翻译人才。

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两把金钥匙,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副局长黄友义表示,在世界文明互鉴背景下,要通过这两把金钥匙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国观点、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

“翻译技术服务外语创新的典型例子是GPT 4.0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准确率高达83%,语言流利度达到91%,这颠覆了翻译界对翻译技术的原有认知。”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胡开宝对翻译技术服务外语创新的层次与应用范围作了全新阐释,在大语言模型背景下,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外语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学习组织者、情境建构者以及学生的学习伙伴和人生导师。

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柴明熲从专业学位、学科、行业三者关系视角指出,翻译要具备学科属性,要与行业挂钩,更要服务于时代和国家发展,新一代译者应懂得AI技术才能更好服务国家发展。

论坛上,来自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澳门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RWS、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和行业的专家们围绕“技术服务创新”“内容自动生成”“大语言模型助力人才培养”“数智助推翻译教学改革”等内容带来了19场精彩的高质量报告。论坛还吸引了海内外翻译教育与翻译技术领域人士的广泛关注,线上突破25万人次观看,获得14万次点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潘智丹介绍,学校目前正加速翻译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外语教师100%双师认证,成立由翻译方向的教授领衔的“翻译中心”,构建翻译类课程群,拓宽“翻译+技术”在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功能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上应大特色学科的跨界协同,与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领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为积极推进数字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贡献上应智慧,提供上应方案。

Part 2

翻译出版

     第五期傅雷青年翻译人才发展计划项目申报开启

傅雷是我国伟大的翻译家,文学家,是译界的一面标志性旗帜,他将一生的精力奉献给法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中,为中法两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更好地促进中法人文交流,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中国翻译协会共同以“凝聚力量传承傅雷精神,拓展载体留住傅雷记忆”为主题,于2023年12月1日启动第五期傅雷青年翻译人才发展计划,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本次项目申报在聚焦中法翻译研究、翻译实践、翻译技术、国际传播、人文艺术等五大领域基础上,新增设影视译制领域,重点突出以项目成果所产生的国际传播效能,旨在进一步传承傅雷精神,为促进中法人文交流作出贡献。其中包括但不限以下范围:

  • 翻译研究领域:以中法文学译介、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等为重点参考的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且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优秀研究成果;
  • 翻译实践领域:尚未出版的能够促进中法人文交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法文学作品,以及能突出回应现实所需的时政类、科技类、法律类、医学类等综合类中法翻译作品且可在国内外出版的优秀图书成果;
  • 翻译技术领域:重点关注前沿翻译技术与翻译实践深度融合,以中法项目的术语库、语料库研发、机器翻译质量评估等且能转化成项目成果;或能够促进中法两国青年翻译交流学习的网站开发、小程序、APP等优秀产品成果;
  • 国际传播领域:以突出中法两国人文交流、重点凸显具有中法两国文化底蕴内涵,特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微视频”创作与翻译且能在国内外媒介平台产生一定的转载量、播放量;法语国家与区域研究等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且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优秀研究成果。
  • 人文艺术领域:传承傅雷精神,立足中法文化交流事业发展,着重凸显中法两国经典人文交流的翻译艺术作品,可涵盖音乐、戏剧、舞蹈以及沉浸式数字艺术创作等领域且可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能为促进中法人文交流作出贡献。
  • 影视译制领域:以重点突出中法两国人文交流的纪录片译制、具有较高传播度的中法影视作品的译制等,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且项目成果能够在国内外相关主流媒介播放的优秀译制作品。
    《施蛰存译文全集》面世

施蛰存先生是中国现当代人文社科领域的卓越大家,他在新文学创作、外国文学翻译、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版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了海派文化的积累与发展,更是中国现当代人文领域的宝贵财富。

在施蛰存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八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历经数载编辑整理的《施蛰存译文全集》完整推出。《施蛰存译文全集》共五卷17册,近700万字,它将成为研究施蛰存先生文学翻译理念的基础文本,也成为研究中国现代翻译史、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

12月1日,“融汇中西 风范永存——《施蛰存译文全集》首发式暨施蛰存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召开,二十余位学者围绕施蛰存先生在人文社科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入研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