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区块链技术正在推动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已经实现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数学算法是最容易在全球达成共识的,1+1等于2,全世界70亿人在1秒钟之内达成共识,那逐步推导出来的椭圆加密算法以及相关技术,能够让区块链分布式网络上的数据,达到免信任的共识与可信。区块链是能够传递可信信息和价值的互联网。
目前,区块链的威力现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很多人对区块链赋予了很多想象,有商业层面的,有社会层面的,有政治层面的,还有一些甚至上升到了哲学和历史的发展层面,仿佛都能从这个区块链上看到很多希望和未来。其实,我们能够理解,因为区块链能对整个社会过程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分配,这就决定了它的历史地位不会平庸。
第一个技术特点是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其实之前就有,比如说数据镜像、灾备、冗余。可见,区块链的基础技术,跟之前的互联网或者IT技术都是很平常的技术。
第二个技术特点是点对点传输。其实点对点这种传输,之前在互联网阶段也有,大家之前都用过,比方说BitTorrent、迅雷,都是P2P的网络,PPTV也是用这种点对点的传输。只不过互联网阶段的点对点传输概念跟区块链的点对点传输概念目的上不太一样。区块链的点对点传输概念,是为了能够让每一个数据的节点能够收到这些信息。而互联网阶段的点对点传输只是为了节省网络资源,提高传播效率。
第三个技术特点是共识机制。共识机制下的数据是分布式存储的,不可撤销、不可篡改的。目前共识机制有这么几种,第一种共识是基于POW的,就是基于算力的,谁强壮,谁算力强,谁脑袋快,谁就说了算;后来又出现了POS,我们知道以太坊就很成功地从POW切换到了POS。比特币是用POW的,现在也开始讨论把比特币切换到POS这种模式里边去。还有一种方式,是DPOS,代理权益机制,这种机制未来也会发生很大的作用。
第四个技术特点是加密机制。共识机制产生的过程中,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区块数据进行加密,通过公钥和私钥来控制读写权限,从而达到对前面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织和保护。
第五个技术特点是激励机制。一旦加了激励机制,区块链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每个人的电脑上,飞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面,引起波澜,而这个波澜共振起来就形成了社会上的区块链热浪。
熊彼特提出过,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那么我们套用一下:区块链是对技术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函数,这是一种伟大的创新。它从底层上构建了新的技术函数关系,对互联网底层上的协议产生了巨大改变,在应用上产生了很多奇妙的应用实验,进而能够影响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公司的组织形式、金融产品模型、社会治理架构。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目前最成功的应用是比特币,拥有跨国家、跨地域的转账功能,而且结合了密码学、去中心化等架构,完全打破了资本家操控货币的壁垒和管控手段,所塑造出来的未来商业逻辑一定是全球化的。未来,司法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或许都会完成全球化的变革。我们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只要达到不同体系的要求,我们就有机会享受到不同体系的福利。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在不断的打破地理限制的历史,从物质的转移到信息的转移,最后到价值的转移,每一步都伴随着人们思维意识上的改变。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诸多区块链产品,已经形成了社会现象级的影响。
我们还看到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匿名安全等主要的技术手段,完成了技术上的变革。随着不同共识搭建的不同网络的运行,不同网络之间、节点之间最终会产生共识,会出现设计合理、组织实力强大、节点同步快速的超级生态网络,这些网络就像我们国内的BAT一样成为未来商业世界的佼佼者,拥有世界的话语权。但是,它与信息互联网阶段的商业体不一样,区块链更注重生态的构建,不会形成平台级霸权模式的BAT一样的公司,区块链要破除的就是去信息互联网阶段中心化的平台,去的是他们商业化的中心,这些中心的蛮横扩张,对大众隐私的侵犯,对中小创新主体的覆盖式挤压,对监管的挑战,都会在区块链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化解与颠覆式的解决。例如这些平台所依托的电子支付,只是过渡性产品,会随着央行DCEP真正的数字货币的推出,而出现颠覆式的瓦解,为未来的商业应用的创新,提供全新的土壤与环境,这一点非常值得期待。
前些天央行正式颁布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抛开技术安全规范》,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我认为这个技术规范需要得到区块链业界和金融界的充分重视,它既是对区块链技术的充分肯定,也是对“1024会议”精神进行务实的技术性落实,虽然不能拔高到“梧桐树协议”这样的高度,却给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早期的国内,也没有分币圈和链圈。有些人关注比特币的技术价值,有些人更关注比特币的经济价值和投机性的投资价值。后来又出来了很多竞争性的山寨币和以以太坊为代表的改良币。
因为比特币在自己的技术升级和迭代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硬分叉,就是在主干网络下,为了规避一些潜在的技术性风险,进行分叉的行为。后来被一些人利用做成了ICO,为制造山寨币提供了新的基础实现方法。从此之后,山寨币就开始横行,良莠不分。
山寨币也好,硬分叉也好,ICO也好,它们被一些人利用,野蛮生长,造成了很多社会乱象,这也让监管者有所警示,一些关注区块链技术和真正的社会应用的人逐渐对币圈避而远之。大家除了理念上的不认可以及对乱象的不满外,也有对未来监管的担忧。
国家鼓励创新,但是不鼓励脱离实体的创新和虚假的创新。拿一个白皮书就去发Token,连Token怎么设计都不知道就去搞,这不就是非法集资吗?现在大家再看ICO的过程中,凡是Token对应债和股的,大家都知道不能碰。如果你碰了,秋后算帐是很厉害的。你说你一屌丝逆袭,非得说要开一个证券交易所(ICO就是证券交易所),非要去中心化,非要搞什么数字货币取代人民币,那不瞎扯吗?凡是带债和股的都是有金融属性的 ,周行长明确地说了,凡是金融属性的行业我们都要有监管。
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已经有了非常颠覆级的应用,例如建信科技金融的深蓝计划,它用区块链技术的FABRIC和零知识证明,做银行间同业的风控,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同时又极大的提高了审批效率,对银行的中后台业务产生了悄然的影响。可以预见,建信科技金融如果把其泛蓝业务推广开来,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解决掉,在中央明确的金融改革的方向下,建信科技金融将是未来建行的主体,建信科技金融就是建行,而不再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银行网点。
货币的载体,从物物交换→贝壳→贵金属→纸币,我们现在可以看出,数字是最佳的货币的载体。
有一些创业项目或是应用场景已经进入到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未来应用模型里去了。只要把这个打通了,做成功了,那未来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先进和强大的商业模式。
央行明确指出对数字货币加载智能合约的应用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一旦推出数字货币,央行有可能不让数字货币承担过多的社会性功能,而是作为智能合约的支撑方取代一些职能。央行这个数字货币未来不仅是一个总帐本,还会成为区块链、联盟链的主干链,也就是说未来很多的区块链都要依附在数字货币联盟链的主干链上进行商业应用。因此大家要特别重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以及他们未来的运行形态。
央行的DCEP本身,不一定会完全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是DCEP会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的主干大私链,围绕着个超级大的私链,社会上的各种行业链的接入会形成侧链、子链进行通讯和交易,会形成一个大的DAG(数据库可用性组)有向无环图,这个大的体系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的新型的区块链网络。央行的DCEP发行会成为区块链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会进入社会化大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区块链业界、金融界、还是实体产业界,都要围绕着DCEP去做自己的创新链、应用链和价值链,要围绕着DCEP去构建自己的生态价值打通。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趋势要是理解偏了,所有的技术构建、应用构建和商业构建,都会发生巨大的偏离。DCEP,本身就是个颠覆式的创新,又是未来区块链发展核心的主干链,它会自觉不自觉的带动着各行各业的颠覆式的创新。
试想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订单是由一个组合投资主体发出,车辆运营、维修报废由各种智能合约控制。智慧化的投资,也可以委托给智能投顾去执行,由智能合约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这些都区块链的社会化大实验、社会化大应用和社会化大打通,给我们带来的科幻而触手可及的畅想。就像我们二十年前,很难想象不带钱包一个手机走遍天下。未来的二十年我们的生活逐渐会数字化,在链上锚定穿行。这些有的是畅想,有的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我们可能对一些颠覆创新熟视无睹,是因为这些创新在我们的生活中频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