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这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提到,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2020年以来,国内乃至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显著提高,以区块链和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区块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在各个行业中不断深化应用,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产业生态逐渐繁荣,区块链产业正在迸发强劲活力。 在政务信息化领域,区块链技术已经从互联网的手中接过深化政务信息化改革的接力棒,助力中国智慧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区块链使传统生产关系发生深刻改变,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发展过程也是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政府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过程。 当前,我国智慧政务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大规模的政务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无可避免的问题。 一是,我国的政务服务体系采用分散建设的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条线分割、数据孤岛等影响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我国的政务管理层级较为复杂,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沟通存在着不顺畅、信息传递不对称,造成了信息上报和响应不及时等情况。另一方面组织内部会耗费大量的成本来进行沟通和协调,政府在应对市场变化、技术革新时缺乏弹性。 二是,作为信息技术处理的基础对象——数据本身的确权、溯源、审计和可信等问题,是前述已经规模化应用的信息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我国的政务服务体系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的空缺等问题,导致政务信息化中面临数据资源碎片化、政务发展不均衡、政务协同缺乏互信基础、城市数据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政务数据共建、共享。 三是,由于政务领域各种主体的状态信息、证照数据等变化非常频繁,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非常依赖于这些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而我国政府服务更多是采取中心化服务模式,人工干预力度大,自动化水平不高,导致部分领域政务服务缺失。 通过“区块链1+N”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可实现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的预期,有效缩短行政办公周期,强化资金监管能力,在各个方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建设“区块链1+N”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可有效避免传统区块链政务系统存在的数据相互孤立、彼此分散等问题,避免形成新的“数据孤岛”与“价值孤岛”。以自主创新、 产业引领为原则,率先实现政务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带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是,“区块链1+N”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政务基础信任设施优化、数据共享交换及业务流程,明确数据共享的责任和权利,建设大数据服务网络与价值网络,实现共享数据真实可信、实时流通、授权清晰、足迹可查,促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 三是,通过建设基于锥体区块链的政务服务业务协同体系,将推动政务服务与生产服务业领域的跨体系数据的融合创新,加快区块链政务应用的统筹推进,完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基础共性应用。在项目建成后期,深化试点,普遍开花,在不同领域落地具体业务应用,推动业务流程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体验,推动产业大数据与政务大数据的融合,增强经济信息与社会信息的连接和协同效应。 “区块链1+N”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意在统筹新型信息基础架构建设,加速推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提供更完善的政务应用的建设和运行,后续也将持续地深化锥体区块链技术在业务协同上的应用,更好地应用于政务服务场景,助推建设更加精细化、多元化、智能化、便捷化的高质量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区块链+政务服务”的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