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阎德学: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2年1月15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总结和创新展望——迎接党的二十大系列研讨会之一”。与会专家的发言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并发布,以飨读者。

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阎德学

从2013年开始,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亚信峰会、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世界经济论坛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等多个重要国际场合,积极倡导国际公平正义,形成了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为增强国家间政治互信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改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理论。可是,目前学界却少有涉及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的研究,基于此,我们尝试对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诠释。

从国际视野来看,“国际公平正义”的理念古以有之,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洛克、卢梭、康德,几乎所有思想家都论述过国际公平正义,发展至今,国际平等正义、国际分配正义、国际制度正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规范。

习近平将公平正义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持续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断充实中国国际公平正义观的理论内涵。

权利平等,是国际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自由选择、生存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平等机会。首先要维护各国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国格是关系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的问题,是压倒一切的。中国主张每个国家应将自身利益置于地区甚至全球层面考虑,不能做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其次要保障各国对国际公共事务的自主表达权。承认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意味着承认主权国家有对国际公共事务独立发表见解、维护本国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权利,其他国家无权限制、阻止甚至剥夺这种权利。最后要通过和平方式而非以制裁或武力战争解决国家间的分歧与争端。国际关系史表明,动辄以制裁或以武力相威胁,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机会平等,是国际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参与机会,不因身份等差异被剥夺参与的权利。首先是聚焦发展,切实改善国际民生。发展是世界各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时,重视对接各国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需求。其次,是兼顾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最后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履行与国力相匹配的国际义务。

规则平等,是国际公平正义的有效保障,指的是国家在面对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时,能够平等适用和普遍遵守。首先是遵守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几乎所有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余项国际公约,坚持规则导向,做国际条约和机制的参与者、捍卫者。其次是强调国际规则的平等适用。习近平强调:“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公平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最后是坚持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中国与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完善国际法,呼吁各国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时俱进,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建立以规则制度来协调的国际关系。

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

一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并没有直接阐述国际公平正义思想,而是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和虚伪性来揭示公平正义思想。从现实关系出发,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由于缺乏自由平等的物质基础,所以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从历史逻辑出发,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批判西方学者关于私有制天然合理和永恒存在的理论预设,指出永恒正义的荒谬性。从辩证法来看,马克思提出公平正义是通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运动不断发展而实现的。

二是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首先是以公心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平正义。作为一种“不偏倚”的政治理念,“大公无私、崇公抑私、天下为公”是历代思想家追求的社会理想。《尚书·洪范篇》记载治国理政的“洪范九畴” (治国九大方略)中的“建用皇极”,就是追求建立最高正义或绝对正义原则。其次是以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平正义。中国古代强调以名定责、责权对应、权责依赖的“合乎理”的公平正义观。三是以规范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平正义。古代的礼治就是公平正义的一种规范性体现。

三是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工作实践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没有国权就没有人权,国际公平正义更是无从谈起。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国际公平正义的两大主要内涵: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压迫,主张互不干涉内政;二是反对国际种族歧视、反对暴力和屠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反对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将自身定位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全面融入现有国际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致力于体制内变革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广大发展中国家最渴望实现的国际分配正义问题开始进入中国外交关注的视野。因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倡导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中享有平等权利,国际社会在价值分配上要体现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充分鼓励新兴大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独特的平衡作用,创造性推动国际秩序改革,促进国际分配正义。

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一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公平正义,二是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回应时代诉求,三是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国际公平正义,四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完善国际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五是以新型国际关系作为解决国际公平正义问题的突破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