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领悟内涵 扎实履职 以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审计机关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护航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扎实履职尽责,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铸就新的辉煌、创造新的伟业。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高质量发展”连续出现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深刻理解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来。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主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增多,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之上,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抉择。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就业、民生、乡村振兴等领域依然面临不少短板和瓶颈,这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也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从解决社会各方面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的问题转向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的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着力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导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依靠要素低成本的粗放型、低效率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现阶段,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我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产业资本等要素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的质量和韧性,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四个必须”重要要求,系统阐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为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准确把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必由之路。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审计机关要关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中央和湖北省委各项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认真分析和揭示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及管理漏洞,促进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和发挥实效。坚持客观、全面、发展、辩证地分析研究科技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保护科技创新中的新生事物,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审计机关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推动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产业水平全面提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准确把握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必然要求。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审计机关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项审计,加大对公共权力、公共资金和公共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保障政策落实、纠正执行偏误、提升政策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乡村振兴提供监督保障。持续关注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揭示严重浪费、虚假申报、逐层截留以及挤占挪用等突出问题,推动维护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准确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一最终目的。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审计机关的目标所在、职责所系。审计机关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审计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加强对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审计力度,深入揭示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审计担当作为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审计机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强化政治属性,把准审计工作方向。坚持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审计工作中,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思考和谋划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党的决策部署、政治意图和战略目标有效实现。坚持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政治原则。强化党委审计委员会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审计监督重点。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围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来谋划、部署和实施审计,确保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保障先行区建设。把促进、服务、保障和推动先行区建设作为首要职责,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建设三大都市圈等重大战略,加强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实施和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推动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力提效,促进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开展财政审计,推动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加强对政府债务管理、地方金融运行和市县“三保”情况的审计,保障财政可持续发展,助力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督促整改落实,推动问题见底清零。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的领导、督促和落实机制,切实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加强审计整改全口径、全周期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强化跟踪督促检查,加大审计整改“回头看”力度,确保无盲区、无死角。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贯通协同,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整改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移送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反馈机制,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大力培养审计干部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为审计事业长远发展固本培元。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专业培训、正向激励等工作体系。强化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积极营造团结奋斗的干事创业环境,凝聚起奋进审计事业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