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浙江省审计厅以科学立项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审计项目谋划事关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局。浙江省审计厅深入贯彻落实侯凯审计长提出的“把立项当课题研究”要求,把做实研究型审计作为谋划审计项目的基础,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穿透力,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立足“两个首先”    明确计划编制原则

浙江省审计厅立足“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在探索“初步认识—实践验证—理论提升”螺旋式工作路径的基础上,明确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原则,确保编制工作有的放矢、高质高效。

政治导向,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审计工作,把服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大局作为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审计署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系统谋划审计工作,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依法审计,聚焦主责主业。严格遵循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权限,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对预算执行及其绩效、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等方面审计监督力度。如针对新修订审计法第四条有关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审计情况报告的要求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有关对国有资产审计情况报告的要求,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予以充分考虑,在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以及省属国资国企稳健发展防范风险等专项审计调查中,均设置国有资产审计专题。浙江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首次单设板块反映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得到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

规划引领,促进扩面提质。规划重在落地落实。浙江省审计厅紧扣《浙江省审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五年规划的有机衔接,既突出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又统筹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如根据《浙江省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2022—2026年规划》要求,2022年安排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5个,2023年安排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6个,有序推进规划相关工作要求落地。

系统集成,强化联动协同。坚持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合理调配全省审计资源,统一组织对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开展审计。如2023年,浙江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审计项目11个,统筹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力量,聚焦重点、合力攻坚。

                                                                               下好“先手棋”    强化立项源头谋划

浙江省审计厅坚持把研究作为审计项目立项的前置准备,以系统化、常态化研究走好审计“最先一公里”,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提高政治站位,紧跟形势研究。坚持全面系统学习,准确研判宏观形势,研究党中央对审计对象及所在地区、行业、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弄清楚国家大政方针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战略考虑和实践要求,把准审计方向和重点。如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连续三年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审计,揭示长三角科技创新、交通建设、社保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报的相关审计专报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2022年谋划开展稳进提质政策体系专项审计调查,该项审计调查作为全省审计系统“一号项目”,统筹谋划、上下联动,促进140余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和直达资金规范使用、2亿余元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加快兑付,推动多项政策和项目有效落地,相关审计报告、审计专报获得省领导批示30人次。2023年谋划开展先进制造业发展、扩内需促消费等重点工作专项审计调查,助推改革提质、项目提速、资金提效。

站稳人民立场,紧贴民意研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调查研究找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重大民生审计项目,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省审计厅领导带队下基层、进一线,开展调研,倾听企业、群众呼声,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事项开展研究;通过网络公开征集审计项目计划建议,作为审计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书面征求市县审计机关立项建议,充分考虑基层审计机关需求。紧扣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谋划开展全省社保基金审计及社保基金运行风险审计调查,促进全省近万名困难群众参加养老保险并获得财政补助。2022年,首次在全省范围内谋划开展十大民生实事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推动各地完善制度60项,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审计部门具有极强的为民意识;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有关审计成果被审计署采用。

强化底线思维,紧盯风险研究。浙江省审计厅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经济运行各类风险研究。例如,紧盯金融风险,谋划开展融资租赁行业风险管理、城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国资国企稳健发展防范风险等审计,及时揭示和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紧盯生态风险,谋划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等专项审计调查,推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发文明确相关单位责任,促进完善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相关制度60余项。

突出全面覆盖,紧抓盲点研究。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审计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把握形式与内容、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浙江省审计厅持续完善和改进“全面覆盖”审计方式,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如针对设区市自然资源部门干部管理权限在省自然资源部门,而省自然资源部门内部审计力量有限的实际,省审计厅与省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印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并由省自然资源部门提出需求,审计厅统一委托各市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并按规定列入当年审计项目计划,推动加强对设区市自然资源部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突出绩效理念,紧扣资金研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经济运行持续承压,开展绩效审计对财政资金释放潜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浙江省审计厅加大对财政重点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绩效关注力度,在财政“同级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中增加专项资金专题,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资金等,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优化“全链管控”    健全立项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谋划。出台《浙江省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基本原则和论证要求、审计项目计划报省委审计委员会批准的程序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强化审计项目计划统筹衔接等内容。成立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委员会,由分管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厅领导任主任,总审计师任副主任,各业务处室和相关综合处室为成员,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工作。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估机制,通过对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审计程序实施、审计质量管控、审计成效贡献等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将评估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审计项目立项参考依据,树牢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的“龙头”。

严格过程控制,加强节点管理。严控时间节点,按照“倒排时序、留有余地”要求,明确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各阶段的重点任务。每年9月启动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工作,根据时限要求编制方案,听取各方需求,开展立项研究,组织研讨评估,征求相关意见,于12月形成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报省审计厅党组会研究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交省委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执行。

强化外部借力,推进贯通协同。坚持开门问策,主动听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立项建议,充分运用智囊机构调研成果,确保研以致用。积极跟进省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需求意见,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方向,以单独立项或“+专题”等形式,开展深度“体检”。如结合纪检监察机关需求,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中安排楼堂馆所建设审计专题;结合组织部门需求,首次谋划县委书记交流会重点事项审计,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领导干部“言必行、行必果”;结合金融监管部门需求,谋划开展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情况审计。同时,联合上海、江苏、安徽审计机关探索开展跨区域研究式“一起审”项目,谋划开展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推进等审计项目,深化分工合作,提升工作质效。

坚持科技强审,推动效率提升。坚持以用为本,有效利用网络爬虫、文本分析等技术,抓取主流媒体刊发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讲话、调研等公开信息,及时了解省领导关心关注的重点事项;捕捉网络舆论热点,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民生热点事项。研究建立全量归集、定期更新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库,根据审计对象以往接受审计情况等信息,辅助生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建议,防止出现监督盲点,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的科学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