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高站位谋划 高标准实施 高质量见效——湖北省天门市2016至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审计项目实践探索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防范粮食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推动湖北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湖北省审计厅聚焦国家和湖北省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对天门市2016至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审计,揭示了高标准农田资金管理、工程建设和后续管护、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违规违纪问题,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审计结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该项目荣获202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

立足粮食安全   高站位筹划审计项目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方案》和《关于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湖北省建成357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湖北省审计厅系统梳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系列重大政策,将高标准农田审计作为2020年度农业行业审计项目。同时,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明确审计目标,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反映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佳、项目建设不达标等问题,深入揭示影响任务目标完成、阻碍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地见效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管理漏洞,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坚持靶向思维   助力稳定粮食生产

为高效完成审计项目,湖北省审计厅科学制订审计工作方案,坚持靶向思维,指导各审计组抓住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精准施审,推动政策、资金、项目落地见效。

一是聚焦政策落实。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突出审查项目选址是否科学、建设内容是否合理、目标任务是否实现、建成后生产条件是否改善以及粮食产能是否提高,重点揭示政策措施落实不准、不实、不到位等问题。审计指出项目上图入库工作推进缓慢、建设标准不高、建设内容不完整、建设任务未完成等系列问题,有效推动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聚焦资金绩效。把规范资金管理、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绩效作为审计着力点。重点核查项目建设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及整合情况,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套取专项资金、扩大范围安排使用项目资金和资金拨付不及时、资金长期结存未及时发挥效益等问题,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三是聚焦项目质量。紧扣招标投标、建设施工、后期管护等关键环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监督。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踏勘和精准测量,审查招标投标是否合法、建设管理是否规范、工程质量是否达标、项目结算是否合规、后期管护是否到位。审计揭示了招标人虚假招标、投标人围标串标、施工企业出借资质或将工程转包给个人、项目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因后续管护不到位导致设施闲置损毁等突出问题,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取得实效。

创新审计方法   护航政策落地

高标准农田审计涉及建设项目多、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湖北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方法,创新融合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成功解决了时空限制、人力限制、技术限制等困难,精准核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数量,精准核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精准甄别虚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问题,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护航国家粮食安全政策落地见效。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审计实践方法被审计署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审计机关进行推广。

一是从微观视角精准核定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湖北省下达天门市2016至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90.12万亩,天门市报送审计组完成数量120.68万亩。审计组采集相关数据,通过提取图层、叠加分析、智能计算等方法,精确计算出村庄、湖泊河流和有林地面积等非农田面积,以及因建设区域重叠重复计算面积,准确核实天门市实际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为66.29万亩,建设任务缺口23.83万亩,占目标任务的26.44%。

 

审计人员现场核查高标准农田项目斗沟施工质量

二是从空间视角精准核实项目“非农化”“非粮化”现象。通过机器筛查、人工辨识、现场调查,更加准确地量化和反映问题,大大提高了问题线索筛选和抽查的效率,提高了审计质效。审计发现部分乡镇占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养殖大棚、从事林果业、挖塘养鱼养虾等行为,督促当地恢复耕地面积117.62亩,有效遏制了高标准农田“非农化”“非粮化”。

三是从多维视角精准甄别虚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问题。通过采集分析相关部门图形数据,将不同的矢量信息置于同一分析平台,打通数据壁垒,精准甄别因重复申报、多头申报项目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乡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水泥路与通村公路线路重合,从而查出村干部虚报项目套取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并将资金用于个人理财等问题。

聚焦“微腐败”   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一是聚力从严监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紧紧围绕维护资金安全职责目标,重点关注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小微权力腐败问题,不断加大审计力度,严肃查处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损失浪费以及侵害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问题。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紧盯不放、查深查透,及时向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审计发现并移送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虚报冒领骗取资金等问题线索32条。省纪委组织专班对天门市高标准农田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并责成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对全省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二是抓好精深加工,有效服务领导决策。认真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深入挖掘审计成果,研究反映问题的形式和角度,努力拓展成果转化运用渠道。针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和风险隐患,湖北省审计厅及时向省委审计委员会提交审计专报,省委、省政府、省纪委领导分别予以批示6篇次。围绕专报反映的问题,省政府先后3次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整改落实工作,省纪委组织对相关问题线索进行梳理并跟进监督,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动标本兼治取得实效。

三是扎实督促整改,促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按照“谁审计、谁督促整改”的要求,健全跟踪整改落实机制,实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销号和问题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逐一明确每个责任单位应当承担整改责任的具体问题、涉及金额和整改时限,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对照问题清单逐条整改、逐项落实,并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健全完善制度办法,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审计促进各地各部门落实整改措施,制定完善制度办法18项,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湖北省落地见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