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审计署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部署要求,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以开展“研究型审计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牢固树立大抓研究的鲜明导向,坚持边研究、边总结、边提升,自觉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聚焦研究方向、研究基础、研究路线、研究成果,深耕细作、积极作为,全力推动审计研究向更高、更深、更精准延伸。
研究谋划定选题,应切实把研究方向聚焦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区域发展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以及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改革方向和业务背景上来,确保研究方向不跑偏、研究动作不走样。
突出要点,出台活动方案。深入研究制定《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党组专题研讨会、审计业务审定会,由厅领导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思考钻研、带头解题破题,主要领导带头学法讲法,分管领导现场督导。配套制定《自治区审计厅“研究型审计推进年”任务清单》和《自治区审计厅“研究型审计推进年”考核细则》,将任务完成情况量化到目标责任考核中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
明确重点,制订项目计划。紧紧围绕审计署项目计划安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十四五”宁夏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紧盯社会热点、民生难点、改革堵点,聚焦重大政策落实、重大战略推进、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风险防范等,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重点产业发展等领域,确定审计项目,切实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审计就关注什么。
围绕难点,确定研究课题。深刻把握服务审计实践的研究导向,将课题研究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严格落实《自治区审计厅重点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审计科研课题申报工作,2022年度共确立16项科研课题。制定出台《审计科研课题专家指导制暂行办法》,通过专家指导等方式,蓄力借力突破研究壁垒,推动各课题组按照既定研究目标、方向和要求完成任务,切实把专题研究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研究过程中注重总结提升,对不同审计项目的共性规律进行提炼分析,建立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项目库、法规库,强化录入审核、动态管理和分析研判,系统研究行业领域重大问题,切实增强审计工作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以信息保障和知识积累提升审计效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梳理,提前摸清审计对象“家底”,持续更新审计对象基本信息、主营业务、历次审计及整改情况,为审计全覆盖和制定审计中长期规划夯实基础。截至目前,自治区审计厅新建、迁移13个行业数据库,编写数据分析模型110个,建立完善自治区本级530家预算单位审计对象资料库,数据应采尽采、实时更新、共享共用。
更新审计项目库。加强审计项目库建设管理,逐步建立审计项目库全年动态采集、动态审核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实现审计项目库滚动管理。研究制定《自治区审计厅审计全覆盖五年审计项目计划方案》,强化多个领域审计项目储备工作,推动滚动实施,切实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立体式的审计项目库。
搭建政策法规库。持续收集、整理行业领域宏观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更新完善26个相关行业政策法规包,为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和审计定性处理提供有力支撑。推广应用北大法宝、审计查出问题定性系统,梳理汇总形成区本级审计案例清单和审计指南,及时下发至各审计组学习运用。
一条主线双向贯通。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研究谋划实施,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线提出审计建议,首尾循环、正反可逆,确保审计结果既有事实、有数据、有底气,又有站位、有高度、有思路。
(一)坚持“三个跟进”, 精编审计实施方案
政策跟进。审前采用分散收集、统一整理的方式,向财政、统计等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和政策法规,深入研究审计对象所在行业领域改革方向、政策措施等,及时掌握直观信息,总体把握审计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在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情况专项审计等项目中,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对全区参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审计人员把握政策实质、吃透政策精神提供借鉴、拓展思路。
数据跟进。夯实信息技术基础,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审计作业信息化水平。制定《自治区审计厅2022年度专项治理大数据分析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国有产权交易、卫生健康、土地矿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违规主体,发现应进未进场交易、交易价格溢价率异常、医疗机构重复收费等问题。
研讨跟进。充分发挥研讨凝心聚力作用,通过审计组内部研讨、走访职能部门并召开研讨会等方式,调动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专题研究预算执行、政策跟踪和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归纳历年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从服务领导宏观决策、推动出台制度、提高治理水平等角度进行总结,更好地把审计效能转化为治理成果。
(二)强化“三个到位”,加强质量控制
队伍到位。围绕审计任务清单和未在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清单,有效整合各方审计资源,优化审计力量配置。结合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特长优势等因素组建审计组,做到专业带头、新老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方法到位。积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瞄准问题,科学发力,切实将技术应用落到实处。在某高速宁夏段审计项目中,审计组现场运用钻芯取样、酚酞试剂滴定、钢筋扫描检测、混凝土回弹检测等技术方法,检测工程实体质量,深挖细查隐蔽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
督导到位。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深入审计一线,对现场审计中的关键事项进行督查检查,明确审计要点节点,及时纠正审计偏差。前移重点项目审理关口,强化复核审理审定、交互式复核等模式,争取在现场、从源头解决问题。
(三)突出“三个务实”,确保审计实效
审计建议务实。坚持把审计建议作为课题来研究,从政策制定、制度执行、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环节入手,在摸准情况和吃透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做到敢提、会提,提得准、落得下,形成预防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信息化建设等审计项目中,审计组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评估机制,推动自治区民政厅等部门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审计报告务实。将审计报告作为衡量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的重要标准,力求站位够高、重点突出、分析有力,对审计事项作出全面、恰如其分的反映。撰写的《关于政策性粮食储备管理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储备粮政策执行、粮食购销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出批示,明确要求发挥好审计决策参谋作用。
审后复盘务实。定期检索以往审计成果,复制经验、总结技巧、发现规律,总结审计对象在政策落实、财政财务收支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体制机制漏洞,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信息捕捉能力和宏观分析能力。
对审计成果进行分析运用,是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充分体现审计价值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审计厅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深度开发审计成果,推动审计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应用。
强化交流增本领。召开“研究型审计推进年”中期座谈会,先后举办全区审计机关春季研究型审计培训班、审计业务骨干培训班,召开财政审计阶段会等,通过经验交流和案例教学,审计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得以有效推广。
强化协同聚合力。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探索“审计+监察+巡视”联动新模式,边审边移,将“业务审计”有效融入“政治体检”,实现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巡视监督“三剑合一”。对于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线索,积极与纪检监察沟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处理,推动问题深挖严查。
强化整改添动力。设立5个督察组,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粮食储备管理相关政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审计调查等593个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督察,按照见人、见事、见物原则,对照督查要点和问题台账,逐笔逐项核实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确保真实完整合规整改,杜绝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督察工作对25个县(区),52个部门(单位)、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病变”进行了科学医治,并开出“保健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