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牵头实施了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审计中,该办持续提升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职尽责的看家本领,加大对审计领域、审计对象的研究力度,坚持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前瞻性、创新性地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该项目荣获2022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沈阳办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扣时代性,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关注经济社会重大改革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制约改革发展的问题隐患;突出实效性,坚持联系实际,重点研究党中央、国务院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以及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改革方向和业务背景,研究屡审屡犯等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准审计切入点。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该企业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审计组重点研究国家领导人对该企业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从行业主管部门和责任企业两个落实主体入手,对相关项目从立项论证到执行建设进行全流程梳理,研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背后的经济行为,重点查核重大财务舞弊、财经数据造假等扰乱财经秩序的问题。
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发展规划等对相关领域的战略安排。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收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一般在生产和进口环节缴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调整优化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针对企业所在行业将消费税作为重要缴税基础的特点,审计组重点研究审计对象及地方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过程中缴纳消费税的情况。
深入学习党中央对该企业所在地区、行业、领域的决策部署。审计组重点研究中央企业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政策措施。关注被审计单位落实国家相关产业宏观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情况;梳理信托、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的持牌情况和业务规模,以信托通道业务为重点,追溯实际资金来源和最终资金使用者,核实业务的合规性、重大出险项目损失及处理情况。
深入了解该企业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在全面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沿革、职能部门设置、主要业务板块、重点子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变化等情况基础上,审计组重点梳理“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历年投融资计划下达和完成情况,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等,确定重点关注企业29户,资产总和占被审计单位资产的70%。
充分听取国资委等主管部门、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观点意见。审计组查阅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历年检查报告、考核结果,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人员与相关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以及相关部门历年巡视检查、风险提示情况。专题研究违规汇集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等问题,深入研究监管部门意见和相关法规,具体研究产品发行决策过程、资金汇集过程、国有权益受损情况等,重点反映中层管理人员通过私下签订代理投资协议等方式汇集资金认购信托计划获利等问题。
沈阳办坚持把研究工作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审计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浓厚氛围,聚焦“国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
以学促研,加强学习积累。审计组注重日常学习积累,加强政策研究,努力吃透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背后的政治意图,提高政治站位,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目标,研究影响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通过加强日常研究、深化系统思维,在确定被审计单位后,及时掌握其所在行业的发展沿革和方向,揭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
科学组织,集体研究决策。该审计项目由两家单位共同实施,按照切块包干、各司其职的原则,在全面把握总体、合并重复业务、穿透实体业务的情况下,审计组结合参审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调配和优化审计资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业务会议制度,及时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讨论部署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点,统一确定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与表述,为审计组聚焦经济责任审计主责主业、把控审计现场节奏、准确把握问题定性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提升了审计现场工作质效。
做优项目,创新审计思路方法。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利用以往在税收领域积累的审计经验,审计组进一步转换思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诊断”,实现了在被审计单位直接认定相关问题的技术突破,快速、精准达成审计目标。同时,又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主线,研究企业资产底数和质量、债务规模和结构、利润来源和构成等情况,逐项梳理分析企业近年来投资并购、举债等重大资本运作事项的合规性,逐项梳理分析各项业务财务核算的合规性以及对财务报表形成的重大影响,从而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数据先行,以技术赋能研究。审计组设立数据分析小组,加强大数据审计与现场审计的资源配置和协调衔接。快速搭建数据分析环境,采集被审计单位采购、生产、销售、金融、会计核算等业务数据,实现前台操作界面的登录查询和后台数据库的批量数据查询操作。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思路,充分利用数字化审计分析平台和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开展跨领域数据关联比对分析,围绕重点业务领域、关键环节,精准确定审计重点和疑点,交由审计小组分散核查取证,提升现场审计效率。
沈阳办将研究贯穿审前调查、现场审计、项目收尾、审计整改全过程,秉持一体推动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原则,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
颗粒归仓,提升审计成果质量。项目后期,审计组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查缺补漏。分析研判需进一步核实的重大问题线索,组织审计人员持续研究、核查。重点反映了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收购境外项目决策不当、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等39个问题。结合审计署企业审计司关注的信息点,深入研究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提炼信息要点,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如审计组重点研究反映的未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为参股企业申请进口配额、违规外包网络“现金贷”部分核心业务等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推动整改,完善项目后评估。审计组提前谋划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和认定标准,对需及时整改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需一定整改周期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阶段、任务、措施及时限;需持续整改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和定期联络机制,切实保证审计成果落地。如审计反映涉嫌偷逃消费税的问题得到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国务院组织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展专项调查,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开展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偷逃消费税的专项治理,审计助力优化国内市场环境、改进消费税征管、挽回国家税款巨额损失。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问题整改55项,整改完成率超90%;建立健全制度规范70余项;累计追责问责28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经济监督的震慑作用。
总结得失,在反思中提高。审计组召开审计项目总结会,办领导牵头组织并点评,全体参审人员参与,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全面梳理项目实施情况,重点关注审计现场组织管理、质量保障、成果提升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认真梳理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相关情况,在审计项目总结会上汇报交流。在总结和反思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做到经验共享、全员受益、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