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服务经济安全发展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新形势和新挑战,党中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做出准确判断,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中心大局,聚焦地方经济安全,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及时揭示和预警风险隐患,为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   关注经济安全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审计机关应时刻关注经济发展变化,防范经济运行风险。

关注经济安全是审计机关职责所在。审计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收缩加剧,国际贸易受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经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特别是地方经济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这需要地方党委、政府予以重视。审计机关应关注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充分发挥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优势,快速发现经济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党委、政府提供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注经济安全是审计监督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后,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各级审计机关依此进行职责调整,这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修订的审计法将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还有影响经济安全的非国有金融机构纳入审计监督范畴;同时,扩大了审计工作报告的法定报告内容,确立了审计发现经济社会运行风险隐患的报告机制。审计监督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保证了能够客观准确地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预警重大经济风险。

关注经济安全有助于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地方审计机关发现并揭示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助力党委、政府决策。只有将审计重点聚焦到经济安全,聚焦到“国之大者”,从服务宏观大局去看问题、找问题、发现风险隐患、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效能,不断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立足审计职能   维护经济安全

审计机关应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及时揭示风险隐患,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财政审计中重点关注财政安全和债务安全。一是不断提高对财政运行风险的识别能力,随时关注财政运行情况,关注重点税源、基金收入以及上级转移支付情况,查看是否存在税源短收严重、基金锐减和转移支付降幅较大等情况,找准影响财政安全与稳定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帮助化解财政风险隐患。二是关注政府债券、融资平台、融资租赁项目、PPP项目等,重点审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高一资”反弹、地方政府性债务加剧等风险隐患,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揭示力度。对风险系数较高的行业或者部门进行动态跟踪、常态化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三是关注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欠款,全面梳理已建和在建工程欠款以及还款来源,明确政府支出责任。

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重点关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一是建立日常监督和预警机制。对接农业、环保等部门建立粮食和生态领域日常监督全覆盖机制,关注农作物、动植物、水、空气、土壤等信息并建立相应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粮食安全和生态环保问题。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展审计。采集农业、林业等部门提供的基本农用地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图层、历年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等,结合本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和主要领导任期内实施的农林政策,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软件和平台进行分析,筛选获取重大生态破坏、重大水源污染、破坏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审计疑点。三是加大对落实审计问题整改的监督力度。对查出的粮食安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或是揭示影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潜在风险,第一时间反馈给被审计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督促其尽快完成整改。

在国有企业审计中重点关注国有资产安全。一是关注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全面的研究,深入剖析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二是加强国有资产损失风险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督促国有企业监事会履行职责,推动依程序按公开透明原则运营、处置国有资产,保证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审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开展国有企业绩效评价,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立足长期发展、规避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立足审计服务职能,帮助企业查找分析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隐患,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民生资金审计中重点关注社保基金安全。一是关注社保基金的管理效率。聚焦社保基金的竞争性存放情况及投资收益情况,反映存在大量活期存款、未享受优惠利率、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收益率低等问题,推动相关机构定期制订存款计划和基金管理计划,避免基金管理无谓的“机会成本”。二是关注与民生政策的衔接情况。重点审查被征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去产能企业职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人群未参保或未获财政资助的情况,督促社保机构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关注监督链条的完整性。加强对社保基金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做好与社保机构的沟通,督促完成多部门协调,实现事前预警,压紧压实管理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关注安全生产。一是关注被审计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执法情况。审计重点对负有安全生产宣传培训责任的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是否依规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是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现场指导和检查,是否依法对违反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的单位进行查处。二是关注安全生产资金的设立和使用情况。重点审查地方是否按规定设立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以及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和用途使用管理资金,确保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合法合规使用、切实发挥效益。三是关注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将有关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执行效果等列入审计重点,统计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而分析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安全生产事故是否依照法定程序调查到位,责任追究机制是否依法严格落实等。

在专项审计中重点关注网络安全。一是关注本地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重点关注网络安全工作制度建立、责任落实情况,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管理等情况,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提升本地区网络安全工作水平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在开展网络安全专项审计过程中,关注被审计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执行情况、重要数据和敏感信息保护情况。三是围绕信息化建设管理情况、信息系统运行和安全管理情况、软件正版化工作落实情况等重点,揭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相关制度落实,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保障重要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可靠。

创新方式方法   提升监督效能

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中的重点、难点开展研究型审计,每年选择三至四个专题,加强宏观分析研究,形成有参考价值的审计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推进问题解决和体制机制完善,有效服务宏观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推进审计全覆盖。全面梳理所有被审计单位,平时注重收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三定”方案、历史监督情况、网络舆情等相关信息。按类别指定审计科室对所有被审计单位进行日常监督,特别是关注与经济安全紧密联系的财政、平台公司、金融机构、生态环境等,做到提前研究、重点关注、及时预警。

开展经济安全专项审计调查。积极开展经济安全专项审计调查,紧紧围绕财政债务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守牢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底线。如在金融安全审计中,重点关注银行资金流动、挤兑风险,以及小额贷款、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问题,切实防患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在粮食安全审计中,摸清耕种面积、耕种品种等,审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落实情况、粮食安全政策执行及其效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注重大数据“勾联比对”。构建“勾联比对”大数据审计机制,通过定期采集年度数据、前置服务器定期推送数据、建立端口随时“勾回”数据、主动归集审计业务数据和全面搜集网络数据,加大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挖掘力度,形成能有效运用且丰富多样的分析模型,积极应用“云计算”、趋势分析、智能分析等技术方法,强化对各领域、各层级、各系统间数据的比对分析和关联分析,精心筛选涉及经济安全的审计疑点线索,构建审计疑点库,为揭示风险提供靶向目标。

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积极引导审计干部主动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宏观意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健全审计培训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审计监督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