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的战略决策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制度落地见效,按照审计署工作安排,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组织实施了2021年某省节能减排相关资金审计项目。该办注重事前谋划,着力开展政策研究,快速抓住省情特点,明确重点审计事项,同时辅以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风险隐患,深入揭示问题成因。呈报的2篇信息被审计署重要审计信息采用,向主管部门移送问题线索1个。该项目荣获2022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战略决策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切实促进节能减排政策制度落地见效,根据审计署工作安排,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组织实施了2021年某省节能减排相关资金审计项目。该项目审计范围包括省级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审计内容包括节能减排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节能减排政策制度落实情况等。
审计组在审计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审计目标,扎实开展政策研究,深入了解省情特点,明确重点审计事项,同时辅以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风险隐患,深入揭示问题成因。审计组共审计了省级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25.8亿元,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13.8亿元。通过审计,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节能减排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部分项目资金未按照规定拨付和使用,未履行合同审批手续,未按规定开展招投标,未及时组织验收,存在虚报冒领等问题。二是节能减排政策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地区未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节能减排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不力。三是节能减排工作成效不明显。部分地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缓慢,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节能减排措施不落实,节能减排成效不明显。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审计意见,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被审计单位已将审计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报送审计署,审计署将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表示,将以此次审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促进节能减排政策制度落实,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在审计中还发现了一些典型经验做法。例如,某市建立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明确了各部门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并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有效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某县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提高了节能减排工作效率。
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建议,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战略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推动节能减排政策制度落实,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主责主业
做实研究型审计
审前,审计组安排专人收集梳理涉及此次审计工作的资讯,供参审人员深入学习交流,促使审计组全面了解掌握某省的部门规划、行业规划、预算安排、项目计划等,把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要求、发展方向研究透彻,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审计成效。
吃透政策找方向,研究审计目标。审计组着重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重大部署。找准宏观依据和政策体系后,审计组潜心研究政策,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审计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的战略决策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以及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制度落地见效的总体审计目标。
扎根行业找特点,研究切入路径。审计组经过深入学习研究节能减排工作所涉及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结合现场调研,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等2项资金为切入点,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3个碳排放重点领域,关注非水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广、“两高”项目发展管控、能源双控等4大政策,按照“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揭示资金管理、项目建设、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立足省情抓特色,研究查核方向。审计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快速与地方发改、工信、电力等相关被审计单位对接,全面收集业务资料,掌握总体情况,尤其是项目个数、资金规模,以及该省在此次审计所涉及资金方面出台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模式等,摸清找准省情特点,并将工作方案与省情特点充分结合,确定审计重点,明确核查方向。某省是我国经济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居全国前列,传统型的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尚未根本改变,但近年来,该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因此,审计组将绿色能源项目建设、“两高”项目发展管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确定为本次节能减排相关资金审计的重中之重。
深入开展大数据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组经过调查了解发现,某省近三年时间投入大量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补助资金,涉及重点用能单位数千家,资金量大、项目多,依托大数据审计可以有效扩大审计覆盖范围,提高审计效率。
优化组织方式,保障数据分析力量。审计组抽调既掌握数据分析技术又精通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组成数据分析小组。通过与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座谈、现场查看数据系统架构等方式,掌握并收集相关数据、技术文档和资料,编制数据资源明细表交由各部门填报,紧紧围绕审计重点内容,摸清并梳理可用的数据资源。审计组还按重点事项组建多个延伸核查小组,由业务能力强的处级干部带队延伸核查数据分析疑点,核查过程中数据分析小组与延伸核查小组实时互动,及时交流审计现场延伸核查所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启发并提出新的数据分析需求,不断修正完善数据分析思路和模型,有效避免了数据分析与审计业务相脱节的问题。
坚持思路创新,编制数据分析方案。为形成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思路,审计组采用头脑风暴等方式,挖掘思考有哪些数据、分析什么数据、如何分析数据,运用多维分析、关联分析等方式,由宏观政策入手,对行业关键环节进行拆解,再结合行业数据特征,形成数据分析思路,筛选疑点问题。同时,吸纳审计署业务审计司下发的数据分析要点和以往的数据分析思路,对部分数据源难以获取、分析结果问题转化率不高的分析思路,按照现有数据资源和数据环境进行更新改造,优化分析模型。如审计组紧紧围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重点专题,研究该领域内问题多发的特征,确立数据分析的方式方法。运用信息系统审计思维,将信息系统审计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根据信息系统内部处理流程中的风险控制要求,创新数据分析思路。最后,再汇总各类数据分析思路,形成数据分析方案,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
加强延伸核查,提高数据分析成果转化率。为克服数据分析结果点多数杂、个别问题不够精准的固有缺陷,审计组将初步数据分析比对结果与延伸核查结果进行反复碰撞,使数据分析结果具有更加精确的指向性和更加有力的支撑性。如审计组设置多个2人组延伸核查小组,根据初步的数据分析结果快速延伸、快速反馈,及时摒弃与客观情况不相符的疑点问题,并根据现场延伸需要提出新的数据分析需求,经过反复打磨去粗取精,筛选出与初步延伸结果基本相符的数据分析结果交予审计对象核实。这在最大限度保留数据覆盖面的基础上,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确保精准“画像”,增强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同时,为确保审计对象能够如实、及时反馈核实结果,避免出现反馈结果反复与拖拉等情况,审计组还抽取重点事项安排核查小组同步延伸核实,确保数据分析结果能够有效转化为审计成果,确保典型案例审深查透。通过上述大数据分析模式,审计组精准锁定部分企业虚报全容量并网时间多获补贴、倒卖“路条”,以及骗取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等问题线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强化全流程管控
提升审计质量
为确保审计质量,审计组重视审计取证工作的充分性和完整性,重视质量把控,防范审计风险。
拉紧取证链条,强化质量管控。审计组针对重点审计事项,拉紧问题取证链条,围绕问题事实、背景、方式、责任主体、原因和后果等方面完善取证,打牢审计质量地基。如“两高”项目审计中,审计组按照上述取证链条,逐个环节分析取证,查证了某地在“十三五”能耗强度上升的背景下,仍违规批准建设“两高”项目,在项目日常监管中,落实节能审查制度不到位,存在部分企业能耗数据失真的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成果层次。审计组树牢重大问题线索意识,把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揭示风险隐患摆在突出位置。如在全面梳理某省相关能源设施资料过程中,发现某类能源设施建设存在风险隐患。通过查看建设现场,与能源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座谈等方式,审计组快速查实了上述能源设施建设程序不合规等情况以及存在的较大风险隐患,促进风险隐患妥善解决,推进项目建设安全有序。
注重审计成效
推动审计整改
提高站位,优化建议。在审计发现问题以及调查取证阶段就树立起审计整改意识,把问题查清楚,把原因说透彻,把责任定精准,再对症提出改进或优化建议,为推进审计整改奠定基础。如针对部分能源企业未及时足额兑付农户租金的问题,审计组从加强监管的角度,建议能源主管部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协议约定,依法依规及时兑付农户租金,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加强联动,合力促改。审计组在优化审计建议、推进全面整改的基础上,着力关注重点问题的整改举措、整改计划和整改进度,以重点问题深入整改引领推进全面整改。在重点问题整改上,注重联合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贯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难点问题的彻底整改。如针对某类能源设施建设程序不合规的问题,审计组除了建议某省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风险隐患、安全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外,还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联合调查,推进整改到位。
健全机制,筑牢屏障。对于存在多发易发问题的环节,以及涉及体制机制问题的事项,审计组注重从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议,以制度保障防范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如针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征缴不到位的问题,审计组建议能源主管部门与税务部门及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堵塞资金征缴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