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基层审计机关提升审计穿透力的路径

面对新时代审计工作新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必须正视当前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全局性、敏锐性和建设性,聚焦主责主业,有效提升审计穿透力,以高质量的审计监督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心突出重点

           始终坚持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关注什么,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是紧盯重大政策,促进政令畅通。加大对“六稳”“六保”工作、乡村振兴等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揭示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政令畅通和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二是关注民生资金,体现审计为民。以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为根本目标,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补助、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后续扶持等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落地,切实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三是保护资源环境,服务绿色发展。以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深入了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污染防治、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重大政策推进落实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着力揭示突出问题,确保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保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跟进重大项目,推进落地见效。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重大项目的实施和进展、资金到位和使用、项目运转和绩效等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防止财政资金浪费和挪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

         始终立足审计项目,深入研究立项、问题、建议,深入研究审计对象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制度问题,提出治标治本之策,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精准立项。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审前加强对所审计领域和审计对象的研究,准确领会党委、政府的战略谋划、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精选优选审计项目,提升审计成效。二是突出审计重点,靶向发力。围绕重大政策落实、财政资金使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等重点审计内容,紧盯关键环节,深入学习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做到综合研判与小心求证、宏观分析与细节剖析相结合,揭示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三是坚持微观捕捉,宏观透视。秉持“大切口、小入口”的原则,发挥审计对微观问题剖析、对宏观问题透视的功能,以政治视角审视问题,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运行的高度,分析和审视审计事项;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审计项目深入挖掘、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力求达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

                                                                                                                            强化数据资源分析利用

         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模式,加强“数据勾连分析”利用,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健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加强与政务大数据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信息共享互通机制,采集归集各类信息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清洗和转换,使数据可用、有用、好用。二是构建务实管用的大数据审计方法体系。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化系统,根据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信息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数据比对思路,建立分析模型,对多方数据资料进行内部分析和复核型测试,充分挖掘数据关联性,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查找审计疑点问题。三是培育大数据审计专业人才。组建数据研究分析团队,打造大数据审计“尖刀班”“爆破手”,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拼、案例剖析等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教育,使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审计视野。

                                                                                                                            推进审计成果有效运用

        不断健全审计成果开发运用机制,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一是加强审计结果分析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典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从源头上找原因,从体制上找对策,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二是完善审计成果共享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协作配合,建立完善信息互通、工作联动、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合力,确保审计成果转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三是抓实抓细审计整改。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跟踪检查的长效机制,及时跟进督促和指导被审计单位推进整改工作,定期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坚决做到对账销号。四是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持续加强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结果、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公开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途径进行社会公开,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促进政府的行政公开和透明,提升审计权威和公信力。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三立”要求,努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引导审计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能力。坚持把廉政教育和监督融入审计工作全过程,通过正面引领、反面警示、制度约束等措施,帮助审计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加大金融、法律、经济、资源、环境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积极招录和选调既有高学历、高职称,又有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逐步调整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全方位培养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专业培训,加强内部轮岗交流和新老人员“传帮带”,积极参与上级机关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专业素质。四是健全用才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和落实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具体措施,充分激发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营造和形成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