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以高质量审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审计机关应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寻求突破,锚定党的二十大谋划的宏伟蓝图,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履职实践中,始终把发现问题放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审视,加大对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问题的宏观分析力度,实事求是、着眼长远,当好高质量发展“护航员”、权力运行“守护者”、建言献策“参谋部”,确保审计监督与中心工作同向、与发展需求对路,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处、见实效,以更大担当和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服务大局的目标导向,以高水平审计谋划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提高发展新站位,以服务中心打开思路,以系统谋划真抓实干,紧跟形势发展变化,谋划布局审计工作。

“聚焦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审计专司经济监督。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在深刻领会党中央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必然性、科学性、长远性和全局性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国之大者”,紧扣重大政策、重要项目、重点资金,扎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通过审计项目横向纵向穿透,覆盖全市各部门单位和地区,在系统揭示问题、助力稳定经济、防范预警风险、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机关护航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监督与服务作用,促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制度重塑”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以政治视角审视问题的能力,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关于“用高质量审计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成果提升、理论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等方面分别制订配套落实方案,形成一套架构清晰、内容完备、实用性强的“1+N”制度体系,做到统分结合、上下穿透,增强审计工作系统性、宏观性、建设性,充分发挥精准的“经济体检”作用。

“资源整合”系统谋划项目。审计机关经常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科学高效的审计组织方式是顺利开展审计项目的有力保障。针对重大审计项目,在审计力量配置上,探索建立全市“一盘棋”协作机制,对审计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实行“大项目、大统筹、大集中”的组织实施方式,建立多专业融合的审计队伍,统筹多个业务处同步开展,为项目有效实施绘制“施工表”“路线图”。以政策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为抓手,统筹协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风险隐患以及各种不稳定因素,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数字赋能”实现精准监督。将大数据审计作为审计转型的关键,消减审计监督阻力和盲区,充分利用政府数据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推行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按照“资金密集、资产聚集、资源富集”的程度,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把脉问诊,探索运用“大数据+政策+业务”模式,聚焦审计重点,更好发挥大数据审计在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系统集成研究,开展多维度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将审计经验与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应用模型和审计案例,发挥大数据审计引领和支撑作用。

                                                                把握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以高效能审计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树立监督新理念,用“制度笼子”规范权力,以容纠并举鼓励干事,正确把握“事业为上、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原则,树立支持改革、鼓励创新、激活发展动力的正确导向,促进领导敢闯、干部敢为、部门单位敢首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行清单化管理服务。真正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从源头上推动领导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编制《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清单》,围绕党政部门、国有企业,从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归纳152项制度文件参考目录,推动规范管理。编制《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从领导干部担当作为、规矩用权等方面,梳理出154个风险点,列示风险表现形式,提出预防措施,促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时不碰红线、不触底线。

坚持常态化警示教育。积极凝聚清正廉洁新风正气,主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在“对症下药”的同时,注重打好“预防针”、敲响“警示钟”,建立常态化典型性问题通报机制,定期归纳总结常见的、多发的典型性问题,以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在全市进行通报,要求以案为鉴、以案示警,防止同类问题再发生,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警示一面”的效果,真正让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因制度而“不能腐”,因觉悟而“不想腐”。

启动合理化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保护和调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大连市经济责任审计容错纠错暂行办法》,按照看违纪情节、看危害程度、看时间节点、看动机原因、看认错态度、看一贯表现、看群众口碑的“七看”免责认定条件,明确26种审计容错情形,大胆启动容错纠错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领导干部为推动改革、勇于创新和担当作为而出现的失误错误问题,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反映,不作负面评价,促进领导干部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激发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

构建网格化协同机制。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发展贯通起来,探索拓宽协同监督领域,立足实现审计成果与责任追究的有机衔接,出台《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意见》等文件,在市委审计委员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统筹领导下,不断完善不同监督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有效融合监督资源、放大监督效应、发挥监督合力,严肃揭示重大违法违纪和履职尽责不到位问题,主动清除监管职责边界不清、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等监督“堵点”“盲区”。

                                                                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以高水平审计成果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开拓发展新作为,以审计成果促进改革,用行稳致远谋划发展,打通多元信息渠道,建立审计项目成果与向宏观决策建言献策的桥梁,为党委、政府掌握情况、指导工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高标准提炼审计成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与市委政研室深度交流合作,及时共享工作成果,深化关键领域协作,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解读,有力提升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的分量,突破审计揭示问题层次水平不高、重点不突出等瓶颈,不断加大对市委确定的重大举措、重大项目的审计力度,着力揭示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推动谋划好项目、管理好现场、控制好质量、提炼好成果,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多视角提出审计意见。梳理研判审计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小切口”反映经济“大问题”,形成审计“好成果”,力求从不同视角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审计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受到宏观决策的重视,推动决策部门牵头解决问题,有效助力工作落实,保障审计监督能够发挥更大效能,确保服务大局更加有力,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屏障,实现“审出一个问题、整改一个单位、规范一个行业、发展一方经济”的局面,构建以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全方位推进成果运用。树立成果意识,实行全方位目标化管理、全要素项目化落实、全链条工程化推进。明确“路线图”,机关党组审定项目方案,业务处根据项目属性设计审前、审中、审后三阶段特色化、差异化的目标成果;建立操作指引,分类梳理典型案例,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改进审计成果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着重解决观念性问题、时效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以业务处室为单位制定“责任清单”,将责任清单明确到审计组具体人员,做到能跟进、可检查。

制度化保障助推解决历史“顽疾”。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破冰突围,聚焦短板和弱项精准发力,推动审计整改落实落细,对因体制机制或客观原因,靠本部门(单位)难以完成整改、长期挂号的历史遗留问题,会同市委督查室等部门进行专项调研督办,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加大整改力度,并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容缺办理”“账销案存”“特殊销号”等分类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推动历史遗留项目得到化解处置,促进稳住市场主体,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帮助企业爬坡过坎、缓解压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历史难题,提供纾困支持,奠定坚实根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