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级审计机关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例,探讨在审前调查阶段加强研究型审计的思路,通过对审计对象的调查研究,排查盲区找准重点,制订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象数量多、行业涉及领域广。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在同步发生变化,要以调查研究的思维,开展对审计对象的全面研究,掌握其各自特点。
了解被审计单位工作职能的变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象职能各不相同,应在审前开展针对各预算单位的调查分析,紧扣各部门单位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找准审计重点。如对民政部门进行审计,要将落实国家民生政策作为审计重点;对交通、水利等部门进行审计,应把关注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同时,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前,还需关注部门机构改革的职能变化,包括所属单位或内设机构的拆分、合并、划转等,职能的转变也伴随着资金或项目的增减以及经济活动的变化。
瞄准被审计单位的主责主业。调查需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把上级领导对该行业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地方党委、政府对该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融入审计目标,同步关注社会舆情,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结合被审计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加强数据分析,认真研究部门预算和管理特点,将主要预算项目资金、审计整改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作为审计重点。
建立审计对象信息库。搜集整理审计对象多个年度财政财务等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其涉及的重点项目和资金规模、以往审计发现问题;借鉴接受纪检巡视巡查、上级部门监督检查结果,以及信访举报、社会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情况,梳理反映问题数量和种类分布,重点查看是否存在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归纳整理相关政策文件法规库,并做好及时清理、补充政策文件的工作。
为提升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成效,扩大审计监督覆盖范围,加大审计工作力度,需要挖掘和排查审计监督的漏洞和盲区,找准审计实施的目标重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排查所属单位监督盲区。一些部门存在大量直属二三级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预算执行审计多将部门本级作为重点,到被审计部门直属单位现场延伸较少,对一些派驻外地机构等更是少有现场审计。有的被审计部门还存在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分布广而散,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尚不健全,部分游离于审计监管之外的情况,审计应将直属事业单位和所属企业列入关注重点。
锁定各渠道资金监督盲点。部门单位的收入来源多样,除了常见的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外,还包括捐赠收入、投资收益等其他收入,以及实有资金账户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也应关注其他渠道来源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在审前调查阶段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其他来源渠道资金以往接受审计情况,应将未曾审计过的资金作为后续关注重点。
排查资金使用环节监管漏洞。一些审计人员较多关注被审计单位自身实施项目经费支出,对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关注不够;或是仅关注资金下达拨付环节,缺少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后续审查。上级下达或本级配套安排专项资金通常与部门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紧密相关,专项资金使用规范程度有效反映国家重大政策落地落实效果。如一些资金层层拨付至乡镇村级,资金管理使用绩效关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福祉,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专项资金下达末端效益情况的延伸,尤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要开展穿透式审计,紧盯公共资金使用的“最后一公里”。
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对象的调查研究,制订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发挥其在规范实施程序、指导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提升现场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紧密结合。审计实施方案应紧密围绕审计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订,将对政策理论的研究和审计实践相结合,细化工作方案内容要求,明确审计对象和范围。围绕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加强重大专项资金规范管理使用等目标实现,着力揭示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体现成果导向性。
审计重点契合被审计单位职能特点。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在编制重点事项时,应当契合不同部门职能特点。对于统一总体工作方案指导下开展的多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切忌生搬硬抄、千篇一律,应体现审计人员针对不同审计对象的调查研究成果,聚焦部门主要职能职责,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充分体现前期调查研究成果。通过前期调查走访、查看座谈会记录、分析电子数据疑点等方式,全面掌握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前期调查研究资料,将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紧密结合、互促互进。实施方案的审计重点事项要突出反映部门核心职能,反映前期调查分析掌握的疑点问题或线索,突出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找准审计切入点,确定延伸审计对象,评估重点事项的潜在风险,提高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合理高效配置审计资源。自调查研究阶段起,在保证审计内容全面准确的基础上,对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分工,充分调动审计组成员工作积极性,发挥审计人员各自所长,凝聚审计合力。实施方案在现场时间和审计事项的安排布局上也应有所侧重,为重点事项预留充足时间,遵循质量优先原则,确保后续延伸调查过程时间充足,力求提高实施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