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做实监督保障  护航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湖北是农业大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湖北建成农业强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湖北省审计厅先后开展一系列审计,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助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

为乡村振兴提供监督保障

                    开展审计监督,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审计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审计机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审计在监督、促进和保障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范围广、实施时间长、目标群体庞大、投资支持项目多。为确保战略落实落地见效,需要监督机制予以保障。审计因其经济监督的定位、常态化“经济体检”的职能作用,以及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迅速的独特优势,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的重要监督力量。审计机关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项审计,追踪公共权力运行轨迹、公共资金流向和公共项目建设进程,发挥预防、揭示、抵御、鉴证、评价和问责的宏观监督效能,推动政策落实、纠正执行偏误、助力发挥政策效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监督保障。

另一方面,审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兼具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乡村振兴审计不仅关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关注乡村治理内含的社会公平性和生态环境资源。从经济属性看,通过持续跟踪审计乡村振兴资金资源资产运行全过程,关注其使用和绩效情况,揭示严重浪费、虚假申报、冒名领取、逐层截留以及挤占挪用等突出问题,从而维护资金资源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从社会属性看,坚持从回应群众诉求入手,甄别筛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深化民生审计,严肃揭示各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社会公平,让更多政策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紧扣职责使命

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近年来,湖北省审计机关将乡村振兴审计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突出重点内容,把握关键环节,切实履职尽责,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研究为先导,全过程贯穿始终。把研究作为乡村振兴审计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准确把握审计方向、目标、路径、规律,明确审什么、怎么审,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一是研究政策明方向。心怀“国之大者”,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吃透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把握乡村振兴审计的使命、目标、定位和职能,为乡村振兴审计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导。二是研究目标明重点。围绕《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以及领导关注、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前期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科学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对政策落实、涉农资金、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开展审计监督。三是研究问题明方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矛盾、潜在风险及体制机制问题,合理预判审计重要环节、阶段性工作,科学把握审计重点、审计步骤等,统筹安排审计的时机、节奏、重点、方式方法,精准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提升审计监督的穿透性和精准度。

以政策为抓手,全流程追根溯源。实施乡村振兴审计,要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必须充分发挥重大政策落实“督察员”作用,密切关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产业发展和土地流转等政策执行情况,助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一是从微观关注形式。围绕中央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各地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情况,重点检查配套文件制定、措施跟进、任务分解、保障机制运行、考核督查等情况,推动实现乡村振兴预期目标。二是从中观分析实质。围绕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关注约束性任务完成、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进展和政策目标实现等情况,揭示和反映规划不衔接、机制不完善、责任不落实,以及责任主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政策不执行、歪曲执行和变相执行等情况,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三是从宏观挖掘价值。重点关注政策目标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综合考量政策落实过程中产生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调整和优化具体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各项涉农政策措施发挥效应。四是从辩证把握尺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尊重基层和群众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首创精神,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审慎做出评价和结论,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创新,做到纠错、防错、容错并举,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以资金为主线,全链条审深审透。乡村振兴资金具有量大、面广、点多和线长等特点,推动加强资金监管是乡村振兴审计的应有之义。一是紧盯资金盘子。加强乡村振兴财政预算安排审计,重点关注财政资源统筹、财政支出结构、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投入供给等情况,推动公共财政支出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优化财政供给结构。二是紧追资金流向。坚持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从资金分配源头贯通至资金使用末端,顺藤摸瓜追踪资金流向。加强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预算、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全过程、全链条审计监督,揭示骗取套取、侵占挪用、贪污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借机牟利等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安全系数。三是紧扣资金绩效。坚持“花钱必问效”,关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揭示项目管理不规范、投资绩效不佳、行政决策失误、工程质量低劣、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从资金类别、实施区域、时间跨度、投资效果效益等维度开展审计评价,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以创新为动能,全方位提升质效。坚持创造性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工作,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效。一是创新技术方法。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模式,变“现场找线索”为“带线索进现场”。注重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关联分析,整合多部门数据,优化数据分析模型,提高审计精度。积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和卫星图斑等技术,实现审计重点的快速分析、锁定,打造智慧审计模式。如在高标准农田审计中,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破解时空、地形、人力、技术等限制,精准锁定疑点。二是创新组织方式。坚持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采取上审下、交叉审和同级审等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统筹建立乡村振兴审计人才库,根据审计项目特点,结合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业务水平,科学搭配审计组组长、主审、审计组成员,确保力量分配均衡、专业优势互补。三是创新质量管控。坚持全过程协同管控,实行审计工作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进点撤点、审计报告格式、问题反映及处理口径、汇总审计情况等统一管理,确保质量集中管控、信息共用共享。坚持全链条质量管控。进点前,统一组织业务培训,讲解审计方案、典型案例、政策法规;审计中,实行巡回指导全覆盖,及时发布审计动态、操作指南和经验交流等信息,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审计后,开展审计项目后评估,全面评估审计质量、成果和效能,加强同类项目比对分析,倒逼提升工作质效。

坚持成果导向

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近年来,湖北乡村振兴审计成效明显,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审计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职能作用。

监督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审计发现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方面问题450余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420项,整改率达到90%以上;督促追回被套取或超范围发放的专项资金6790.32万元,促进拨付到位资金7.97亿元,促进项目及时完工或加快实施进度110余个,促进已建成项目或设施有效运行70余个。审计较好地维护了涉农资金安全,推进了涉农项目落地。

规范建设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强审计综合分析,揭示和反映阻碍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等体制机制制度问题,推动建章立制、优化流程、堵塞漏洞。近几年,向省委、省政府、省委审计委员会提交审计专报和审计要情12篇,省领导批示18次,推动出台农田建设项目规划指南、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等制度100余项,乡村振兴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

廉政净化作用进一步凸显。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揭示各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扭住不放、一查到底,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影响一片”的目的。近几年,审计向省纪委监委等部门移送问题线索和追责问责事项30余项,一批基层“蝇贪”“蛀虫”被查处,有效促进了基层政治生态净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