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2023年收官在即!恒指或迎年线四连跌 汽车等少数板块表现亮眼

12月26日讯(编辑 胡家荣)港股市场即将告别2023年,目前距离2024年还剩三个交易日。今年来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截至上周五收盘,恒生指数全年累计下跌17.40%、14.07%、18.14%,分别报收16340.41点、3548.05点、5488.99点。

因圣诞假期,本周一至周二港股休市,周三恢复交易。

注:恒生指数的全年走势

注:恒生科技指数的全年走势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机构指出,如果今年底恒生指数收盘低于19781.41点,这将是自1974年以来港股首次出现连续四年下跌的记录。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相当高。

港股这一表现令多数投资者失望,股民关于港股的讨论已经从此前的海外资金撤出、边缘化、融资功能重伤,转为更为广泛的落寞话题。甚至连国内明星基金经理葛卫东此前表示,相较于A股,更难的是港股,颠覆了三十年的投资经验和知识,就算巴菲特、索罗斯来了也一样会被埋。

为何港股在2023年如此之难?

事实上,港股在今年年初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等利好政策的调整以及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转强,市场出现强劲的开局。随后在美联储2023年连续四次加息、中美利差持续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下,港股的反弹势头受到了压制。

港股市场表现不佳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美联储加息是导致港股市场表现疲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美联储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风险偏好下降,这导致全球股市普遍下跌。作为全球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与欧美股市的关联度一向很强,港股市场也难以幸免。

其次是中美利差扩大因素,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扩大,使得资金从港股流向美国。

最后是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随着美联储加息和全球通胀高企,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经济衰退将导致企业盈利下滑,给股市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中国经济表现亦对在港上市的中资公司造成影响。中金公司(36.8600.481.32%)在11月的研报中指出,今年以来,宽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未如预期般显著,主要原因是较低的投资回报率预期暂时抑制了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根据他们测算发现,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于或接近相应的融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公共部门信用即财政赤字增幅慢于去年,财政赤字脉冲为2021年以来新低,整体偏紧。

哪些板块在2023年表现占优?

尽管港股三大指数在2023年表现不佳,但各大板块并非步调一致,汽车、消费电子和能源股表现亮眼。

财联社以截至12月22日的数据,挑选中在市值超过300港元的中大型个股中,涨跌幅排名居前的公司:

其中涨幅居前的公司包括:新东方、联想集团、理想汽车、中国石油(7.1200.131.86%)股份、中国海洋石油、小米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191.450-0.30-0.16%)电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煤能源(10.0200.101.01%)

上述这些公司的涨幅分别在15.52%至89.82%之间,表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这些公司涉及多个行业,包括教育、科技、能源和制造业等。

而下跌居前的公司包括:李宁、中国中免(78.370-0.48-0.61%)、美团、万科企业、药明生物、赣锋锂业(39.180-0.72-1.80%)、京东集团、龙湖集团、海底捞、快手、安踏体育和腾讯控股。这些公司的跌幅在12.97%至69.80%之间。这些公司同样涉及多个行业,如零售、房地产、生物科技和互联网等。

具体来看,包括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在内的新能源车企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74.6万辆,其中我国销量达627.8万辆,占我国新车销售比例的29.8%。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3770万辆,我国占比约60%。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大车企纷纷降低产品价格,甚至出现了“赔本赚吆喝”的现象。这种恶性竞争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损害消费者利益。

教育行业受益于“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培训行业转型升级,新东方等教育企业股价迎来反弹。新东方旗下东方甄选因直播带货而一炮走红,股价年内一度上涨至75港元高位。不过近日因小作文事件再度引发市场热议,根据最新公告,网红主播董宇辉已升任高级合伙人并担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文化助理和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事件另一主角孙东旭在东方甄选的CEO职务被罢免。

消费电子的在今年表现着实令人意外。比如小米集团今年大涨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以及小米汽车项目的进展。根据该公司发布的三季度数据,总营收达到709亿元,这是近六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80%,创下了近两年的新高。

加之本月工信部公布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其中小米汽车SU7也被列入其中。这一消息无疑给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此外,石油和煤炭股也表现出色。例如,中国石油股份和中国海洋石油的股价在年内累计上涨超过50%,而中煤能源的股价也上涨超过15%。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能源需求也在增加。作为重要的能源品种,石油和煤炭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

而消费、互联网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则受到部分因素的影响,股价表现疲弱。比如李宁股价年内股价大跌近70%,主要该公司受高库存问题的困扰。根据上半年数据,2023年上半年李宁的存货约21.2亿元,同比增长7.25%,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由2022年的55天上升至57天。

而包括腾讯、京东、快手、美团在2023年内股价均大跌超10%,反映了互联网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首先是行业竞争加剧。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巨头之间竞争激烈,新兴企业也不断涌现。这导致互联网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其次是政策因素影响加剧市场担忧。比如上周五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办法 (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该新规令市场有点措手不及,众多游戏股当天普遍大跌。

港股市场回购数据再创历史新高

尽管港股市场表现低迷,但是公司的回购活动仍然活跃。根据截至2023年12月23日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有超过2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数量超过了85.24亿股,回购金额高达约1206亿港元。

注:港股自2019年以来的回购数据

从以上趋势来看,随着港股逐年下跌,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规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3年,港股回购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06亿港元,是前五年年度平均水平的3.9倍。

注:港股个股回购数据 截至2023年12月22日

具体来看,腾讯控股、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等公司成为港股市场回购的“主力军”。截至2023年12月2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腾讯控股、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的回购金额分别达到了454亿、279亿和208亿。同时,它们回购的股份数量分别为1.38亿股、3.65亿股和3.45亿股。此外,这三家公司的回购金额已占到今年港股市场回购总额的78%。

腾讯控股以454亿港元的回购金额位居榜首,显示出该公司对自身业务发展和市场前景的信心。尽管腾讯控股大股东Naspers持续减持引发市场担忧,但是公司通过回购股票来稳定股价和回报投资者。

除了腾讯控股、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之外,包括小米集团、李宁、蒙牛乳业、泡泡玛特等消费相关公司也相继上榜,金额分别为13.5亿、10亿、7.9亿。

对于港股多家上市公司大幅回购,此举有助于提高股权集中度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回购股票,公司可以减少流通股本,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进而提升公司的市值和竞争力。此外,回购行为还向市场传递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华西证券(7.5700.081.07%)今日指出,多个行业迎来回购历史高峰,市场情绪有望回暖,建议重点关注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处于历史高位且公司回购对股价催化较大的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业、工业。

如何逆转当下港股的“颓势”

正如开头所提及的港股市场的表现持续不佳,在一定程度引发投资者担忧。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交易所在年内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提振市场。

首先,他们公布了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有一个必选项就是投资于在香港扎根、具有前景的创新科技公司。此外,人民币资产,如人民币股票等也被纳入计划。

其次,港府宣布将股票印花税税率从买卖双方各按交易金额支付0.13%下调至0.1%,该措施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另外,香港交易所的互联互通机制也不断升级和优化。他们增加了最多10个交易日的互联互通时间,并在沪深股通新增了1000多只标的股票,还将外国公司纳入港股通。此外,他们还推出了互换通和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

最后,香港交易所与多个交易所达成合作协议,包括北京证券交易所、印度尼西亚证券交易所和沙特证交所集团。他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探索互挂上市和共同产品开发,以加强与中国内地、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的联系,捕捉发展机遇。印度尼西亚证券交易所和沙特交易所也已被列入香港交易所的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其上市公司可以在香港申请第二上市。

2024年港股市场怎么投?

综合多家研报,港股市场将在2024年迎来反弹。研报均指出后续的反弹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转向: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将在2024年开始降息,这将有利于海外流动性改善,从而提振港股估值。

国内经济周期回升: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国经济有望在2024年回升。这将有利于港股基本面改善。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截至2023年12月24日,恒生指数PE估值降至2019年以来1.75%分位数水平,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在板块配置方面,多家券商指出,科技、出海逻辑、具备长期分红相关个股值得关注。

高端科技:关注科技创新下产业升级所带来的长期结构性机遇,如半导体产业链、软件与服务、消费电子及创新药相关板块。

出海逻辑:关注产业链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但不涉及核心技术的中端制造以及部分具备一定产品及品牌力优势的消费品。

具备长期分红能力:在不确定的增长及政策环境下,高分红板块提供稳定分红的确定性收益,如电信、公用事业和能源。短期而言,在看到进一步明显的政策拐点之前,具有稳定分红能力和更高分红潜力的央国企可以有效对冲市场波动及汇率贬值,从而作为较为稳健的防御策略。

尽管多数机构看好2024年港股市场的企稳之旅,但投资者仍需注意地缘政治风险和中美关系等因素可能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建银国际指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周期敏感的风险资产将承受下行压力。随着美国选举窗口临近,地缘政治风险很可能也将于下半年升温。

中金公司也指出,中美关系未来走向是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近期虽然出现一定缓和迹象但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双方官方表态与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对外资流向可能带来的影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