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做大宗贸易,都有可能涉嫌融资性贸易!

最近比较频繁的到各个国企去讲集成供应链商业模式及风险防范,其中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课中,我从什么是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产生的原因、特征和表现形式、及防范的措施,包括从认定上、取证上、损失上,还有从上下游选择上、交易结构上、合同条款上、资料的充分性上、深度参与贸易上、宣传上、关系处理上、降低损失程度上等多方面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及出具方案。

讲完后,反应还是蛮好,很多方法也确实可行,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又问到一个问题:

按照你的方法去做,就真的不被认定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了嘛?

我几乎回答到:

不可能!

你怎么做,都有可能被认定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

因为:

其一,大宗商品贸易本身具有金融属性。大宗商品因为标准化程度高、信息对称、竞争充分,很多主要挣资金的钱。脱离了资金的属性,这个业务很难做。

其二、利润薄,很难直接参与所有的贸易环节。因为大宗商品利润薄,贸易又跨地域,甚至跨国家,加上环节多,除了少数几家具有非常大的供应链网络的企业外,其他公司,主要靠第三方包括仓储公司、运输公司、上下游企业等来完成履约。

微薄的利润,如果所有的环节都要自己去参与,成本根本合不来。

其三、做业务肯定会有损失。B2B的贸易,都会涉及到预付、赊销,还包括复杂物流、通关、检验等环节,这里面涉及到自然风险、人的风险、国家风险、主体风险、价格风险,所以出现风险损失,一定是正常的事。

目前很多监管部门,你一旦出风险,就有可能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就要追究你责任。

其四、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认定难。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看着几个字比较好理解,但是中国的文字,大家都知道,需要放到场景里去解释,而且不同的人很可能会解释不同的含义出来。融资性贸易认定虽然是由国资委认定,但是还涉及到审计、巡视等部门,还包括法院等司法机关。

其五、很多机构是带着任务来查你的。这点在国企大家可能都懂,有些部门,包括审计,来的时候是带着查出问题的任务来的。如果查不出问题来,那自己就有问题。自己也没法向领导交代。

在融资性贸易本来概念模糊、认定不清的时候,加上带着任务来,你必须得有问题。

是不是有点,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的感觉?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们是无法做到,一点问题没有的,除非你不做业务。

所以,追求绝对的没有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跟业务风险管理是一样的,风险管理,并不是实现无风险,是把损失降到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

你看银行,不管是大银行、小银行,经常被罚,那还不是照常做业务。

做任何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是规律!

在中国做生意,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不仅仅需要知识,其实更需要的是智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