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列支出、套取资金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虚列支出是指在会计账目中不真实地列示支出,以达到虚增成本、利润、减少税收和其他目的的行为;套取资金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将单位资金占为己有,用于非单位生产经营目的的行为。虚列支出、套取资金不仅会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而且会影响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审计人员在发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行为时,首先要熟悉会计业务知识,掌握各种资金支出的性质和来龙去脉。只有对会计业务知识有深入了解,才能准确识别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行为。其次,审计人员要擦亮眼睛,认真分析会计账目,发现账目中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在分析账目时,审计人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支出项目是否合理。审计人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判断支出项目是否合理。如果支出项目不合理,则有可能存在虚列支出的情况。
2. 支出金额是否合理。审计人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判断支出金额是否合理。如果支出金额过大,则有可能存在套取资金的情况。
3. 支出票据是否真实。审计人员要检查支出票据是否真实、合法。如果支出票据不真实、合法,则有可能存在虚列支出的情况。
4. 支出流程是否合规。审计人员要检查支出流程是否合规。如果支出流程不合规,则有可能存在套取资金的情况。
审计人员在分析账目时,还要注意搜集有关单位的信息。通过搜集有关单位的信息,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人员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识别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行为非常有帮助。
审计人员在发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行为后,应当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如果单位负责人不予处理,审计人员应当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严重的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行为,审计人员应当向司法机关移送。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认真审查会计账目,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行为,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和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专项资金支出也称项目支出,是单位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以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支出。各单位业务性质不一样,所反映的项目支出也大不相同,单位要从中套取资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直接用于个人部分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各级政府规范津补贴,清理吃空饷人员力度较大。对于吃空饷,只有彻底清查、严肃处理,才能维护法纪、凝聚人心。
公用经费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及其他费用。前几年,很多单位会人为增加小车支出和业务招待费支出以套取资金,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要求各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后,有可能套取资金的支出费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