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从“橄榄型”到“哑铃型”——中国石化内部审计的转型之路

面对一家人员众多、业务繁杂、资产庞大的巨型公司,内部审计如何做到守土有责,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精准审计、高效审计?答好这道“必答题”,实属不易。

从审计链条看,审计工作可分为审前调查、现场审计、审计整改三个环节。在中国石化以往的审计模式中,资源配备和精力投入大多集中在现场审计环节,审前调查和审计整改力度不够。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型”模式,容易导致现场审计环节“盲人摸象”,审计效率低,审计成果未得到充分运用,审计作业模式亟须转型升级。

“我们的破题之策,就是在所有的审计当中坚持以问题风险为导向,”中国石化审计部总经理邱发森表示,“审计模式将从‘橄榄型’逐步过渡到‘哑铃型’。”即重点在审计过程的两端集中发力——前端重在问题研究和线索发现,后端则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和结果运用上下足功夫。

构建“业审融合”新模式

推动审计模式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必然强化审前调查和审计整改。邱发森据此表示,做深做透审前调查,提前获取和锁定有价值的线索十分关键。

按照上述思路,中国石化深入学习借鉴国家审计先进经验做法,全力打造研究型审计。在审计立项之初,就对被审计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讨,锁定多发易发风险领域,然后确定审计重点,带着问题审深审透,研究提出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提交集团党组决策参考,最终推动落实问题整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工作,除去常规审计事项,中国石化重点聚焦高风险业务和重点管理领域环节,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专项审计、化工产品贸易领域风险内部控制审计和金融衍生品业务审计调查等,促进重点业务领域制度完善和规范运行。

在邱发森看来,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和转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技强审。实际在这方面,中国石化已经尝到信息化审计带来的不少“甜头”。

近年来,中国石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加码信息化审计,积极探索远程在线审计模式。其在经济责任、竣工决算、专项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上已经开始全面推广应用。

中国石化审计部明确要求,所有审计项目都必须借助内外部信息系统和财务报表分析及审计部自行研究开发的AIS(审计信息系统)等审计查证工具,开展远程在线审计。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审计协调,查找疑点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增强现场审计的针对性。

“2021年,我们共利用信息化手段发现合同执行不规范、围标串标等问题线索313条,经现场审计最终查证问题273个,远程线索核实率达87.2%,大大提高了现场审计的效率,审计效果显著。”中国石化审计中心副总经理张杰刚称。

 

中国石化审计人员在成品油销售审计中, 分析核对加油卡使用记录

一个较近的例子是,2021年,在对某炼化企业审计时,审计组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该企业产品销售价格进行分析排序,对比同期市场平均价格,筛查出售价过低的客户;再通过“天眼查”等外部系统联查,发现可能存在违规低价销售产品等问题线索。经现场核实后,确定其向不具备危化品经营资质和危险品运输资质的中间商低价销售,督促被审计企业立即停止与该客户的交易,责成追回经济损失,消除了安全风险隐患。

围绕审计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总体目标,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应用社群发现、聚类等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信息技术建设审计模型,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智能分析,有效发现庞大数据内在的隐性关联关系,突破传统审计手段无法实现的工作目标。

张杰刚表示,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开发应用了16个审计数据模型53个业务场景,均发挥了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奇效。如“组团投标”审计模型,在2021年对某油田企业进行审计时,运用该模型对其2019至2021年443个招标项目的交易数据(招标人、投标人、评标办法、中标情况等)进行自动分析,利用大数据算法计算分析不同投标组合的投标次数和中标率等,快速识别出4个投标人组成的2个异常投标组合,对14个标段进行围标串标的问题线索。

“坚持科技强审,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我们以审计高质量发展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邱发森看来,信息化无疑是最重要的“先手棋”。

目前,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审计方法手段创新,以审计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形成审计数据资源和审计数据模型两大体系,全面提升“审计查证、数据分析、模型研发、动态监督”四个方面能力,为促进审计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为加速发力,中国石化已经在审计部、审计中心及各区域审计中心抽调具有信息技术、数理统计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人员,组成大数据审计团队,主要负责研究业务信息系统、总结审计查证案例方法和探索开展审计模型建设,形成了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核心力量,选取部分单位试点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形成“总部+企业”两级大数据审计团队。

同时,按照审计查证应用思路,大数据团队积极编写系统关系图谱,组织成员参加数据分析师培训,学习借鉴大数据审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除了进一步优化提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外,中国石化正加速构建以“业审融合”为特征的大数据审计平台。

2021年,中国石化正式对“业审融合”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项目立项。平台建设计划分五年滚动实施,2021至2023年基本建设完成,2024至2025年持续完善提升。旨在突破传统审计手段和查证模式,搭建全新的审计数据模型体系,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拓展审计查证的广度和深度。

邱发森表示,此举也是贯彻落实“构建与‘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财务、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业务信息系统相融合的‘业审一体’信息化平台”要求的具体举措。

“业审融合”平台搭建成功后,对审计作业模式将产生颠覆影响,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生产力。在邱发森看来,其主要有三大优势特征。

一是以审计需求为导向,对基础数据进行广泛采集、格式化清洗、结构化加工,形成覆盖全面、结构清晰、稳定可靠的审计数据专区。二是以审计数据专区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涵盖审计查证、审计画像、审计模型应用等主体功能的审计作业专区。三是在现有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管控功能,实现集团公司总部和企业审计项目全过程在线管控,实现对审计现场的远程指挥和协同会商,对集团公司全体审计人员进行远程培训,搭建对审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动态分析和共享共用的审计管控平台。

“‘业审融合’,实际上就是将我们的审计模式从项目式逐步过渡到平台式,实现审计全面覆盖、业务实时贯通、样本全面分析,最终达成精准审计的目标。”邱发森对“业审融合”模式的前景充满期待。

审计整改重在“治已病、防未病”

而“哑铃”的另一端,则是在加强审计整改,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上持续重点发力。

如何从严从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中国石化按照党中央,以及审计署和国务院国资委等上级管理单位要求,压紧压实各项工作机制,坚持审计整改销号管理。

中国石化把审计整改工作提升到公司最高决策层,党组审计委员会定期听取整改工作汇报,党组领导带头领责担责,分别牵头做好分管领域审计问题整改。

审计整改清晰界定了“三个责任”。即主体责任由被审计企业落实,具体抓好本企业问题整改;管理责任由公司职能部门落实,对企业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监督责任由审计部门落实,做好统筹督促协调和日常指导。

具体执行层面,中国石化审计部门制定并实施《中国石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管理办法》,坚持贯彻“整改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具体不放过、整改效果未显现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将重大问题纳入公司督办事项,现场检查、定期督办。将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可以极大地促进整改实效。”中国石化审计中心总经理訚晓青介绍。

审计发现问题推送机制是中国石化审计整改卓有成效的一大创举。“查出一个点、震动一条线、影响一个面”,这是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审计发现问题推送机制的生动形容。

2019年,中国石化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推送机制。集团审计部聚焦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定期对典型性、普遍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推送至总部相关职能部门(事业部),由其督促同类问题整改,推进整个链条(板块)改善管理、补好漏洞、防控风险。

对该项制度的建立,中国石化此前经过了深思熟虑。纵向来看,集团总部的发展计划、财务、科技等职能部门,分别管理投资、财务资金、研发等链条;横向来看,油田勘探开发、炼油、油品销售、化工等事业部分别管理油气和新能源、炼油和销售、化工和材料等板块。

“审计出哪个链条的问题,就推送给哪个职能部门;审计出哪个板块的问题,就推送给哪个事业部。如油品销售企业计量管理有什么问题、库存管理有什么问题⋯⋯把多家企业的问题综合到一个报告上,推送给油品销售事业部。”中国石化审计部副总经理李玉辉介绍,连点成线、由线成面的审计发现问题推送机制,正是中国石化审计工作的一大特色。

2020年,中国石化审计部将招标管理方面的7类问题推送给总部工程建设和物资供应管理部门。两个部门分别组织对全集团开展招标专项治理,净化了集团公司工程服务和物资招标市场环境。

“一家有‘病’,另一家也得跟着吃‘药’。”中国石化审计部总经理邱发森形象地描述审计发现问题推送机制的作用。在他看来,暂时未被审计的企业不是非要等到审计发现问题才开始整改,而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就要加强风险防范。依托这一机制,其他企业可以举一反三、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由点及面、专项整改、联防联治,中国石化审计践行的正是“治已病、防未病”的要求。近两年来,他们共归纳推送资金管理、环保管理等10大类279项问题。

揭示问题是审计的基本职责,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解决问题。有鉴于此,审计部主动融入大监督格局,促进审计结果共享。

中国石化将审计结果纳入所属企业年度考核。在对所属企业进行年度考核时,赋予审计部门一定权重,将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作为对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扣分依据,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审计部共针对30户企业的62项重要问题,提出考核扣分意见。此外,所属企业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根据该项制度设计,所有审计报告可依规向巡视组提供,为巡视巡察描绘企业基本“画像”,协助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巡视巡察工作效率和效果。

“宏观上看,巡视企业是‘云山雾罩’,还是‘朗朗乾坤’?审计报告要起到‘画像’的作用,给巡视组提供企业的整体印象。微观上看,审计报告有利于巡视组查找巡视线索。”邱发森表示,将审计成果融入巡视巡察,提升了审计成果运用的效能。

中国石化还将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纳入督办事项。组建问题整改督查组,对问题整改率低、整改难度大的单位开展现场督查。对整改进展缓慢的单位下发督办函、定期通报,让整改不到位的企业领导干部“红红脸、出出汗”。

“通过上述系列审计整改办法,上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本年度基本能实现100%整改到位。”邱发森说。

Leave a Repl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