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0
Subtotal : ¥0.00
View CartCheck Out

找准审计“小切口” 写好监督“大文章”

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是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既要深刻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又要严肃查处扰乱财经秩序、有令不行和有禁不止、重大损失损毁等问题。查错纠弊、揭露问题是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审计人员要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从审计视角发现问题、形成审计观点、提出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笔者根据企业审计实践,总结了精准高效揭示问题的审计经验,以供审计人员参考。

结合产业特点研究审计任务

找准切入口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的出发点,弄清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等内容是对审计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按照“审计一家企业、搞懂一个行业”要求,应从行业产业的宏观视角和企业经营的微观视角研究审计任务。一方面,从宏观大局和整体指标等方面研究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情况,结合被审计企业主要产品及其所在行业特点、市场行情等,把握宏观政策取向,从产业端入手,勾勒出产业发展情况、经济运行模式和市场运作规律总体框架,弄清产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市场运行规律等,确定审计重点关注领域。另一方面,从被审计企业基础资料入手,梳理微观层面的相关基础经济指标,同时做好与市场宏观整体指标的分析比对,发现企业重大对外投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主要产品或相关业务盈利情况违背行业特点、收入成本等财务指标背离市场行情、年度经营业绩不符合经济规律等趋势走向存在的异常情况,从而找到审计发现问题的切入口。这类问题既包括制度顶层设计、有关管理规定与企业经营的市场发展是否相适应等值得审计深入研究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也包括是否存在通过特定商业模式输送利益、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重大疑点问题。

结合审计疑点研究政策法规

找准发力方向

研究政策法规就是要搞清楚近年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变化情况以及执行效果,结合改革最新趋向,厘清相关政策全线条全周期的内容和要求,吃透政策精神、把握制度规律、弄懂规定实质,精准找到审计发力方向。

结合已找到的切入口和已发现的风险点,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往前看”,研究相关领域政策法规的历史沿革。既要掌握现阶段违规问题涉及的法律法规要求,也要深入研究相关制度规定发布的历史背景、经济环境,厘清其发展过程及变化情况,确定审计核查思路。另一方面要“往后看”,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梳理法律法规发展的最新动向。参考最新立法要求或相关规定修订情况,掌握有关法规要发挥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探索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和完善情况,基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确定审计核查方向。此外,还应关注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违规插手商业活动等情况。

结合违规情节研究问题本质

找准责任主体

通过前述研究成果,审计人员可以明确审计核查思路和方向,找到违规情节,研究问题本质。通过抽丝剥茧,围绕主要情节层层推进,逐步查出事实真相。具体而言,需从业务模式、业务背景、决策过程、财务处理等不同方面梳理每一个情节、弄清问题的实质、分清问题的主次、找到问题的重点,从而揭示重大问题。

一是通过研究业务模式,厘清违规操作的路径。重点研究业务模式,聚焦被审计企业主责主业,逐一剖析被审计企业纳入审计关注范围的业务开展情况,梳理企业在日常运营、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风险点,掌握违规情节的发生路径。弄清主要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的财务处理方式方法,锁定有关情节并获取审计证据,从而发现违规点并揭示风险损失情况。重点关注相关单位通过“打擦边球”等方式规避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情况,从而揭示体制机制性问题。

二是弄清业务背景,找到违规动机。违规动机往往依托于特殊的业务背景,在相关业务有机可乘、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更容易滋生违纪违法的土壤。一方面,可以从被审计企业业务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方式、总体利润水平、经营考核指标等方面分析违规行为的目的和造成的影响,找到违规动机。另一方面,可以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单位入手,梳理被审计企业所在主要行业的管理模式,分析执法不严、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三是查清决策过程中的违规情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违规违法行为往往始于业务某一具体环节、某一关键岗位。审计人员可以关注被审计企业未按规定执行或落实有关要求不力,导致工作不到位甚至违规的情况,从而倒追决策和审批程序,锁定责任主体。此外,还可以依托违规事项追查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或产生不当获利的去向,通过核查决策程序、锁定责任人以及主观恶意情节,追查个别领导人员违规违法行为。

四是捋清财务账目,找到资金去向或利益流向。财务账目是资金流的关键体现,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流动情况。审计人员应以财务账目等资料为起点,顺着利益流向或资金去向紧追不舍。既要锁定国有资产损失或不当获利金额,也要确定获利主体身份,准确定性定损,为后续相关部门审查和收缴不当得利、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提供依据。

揭示问题是审计的基本职责,研究是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从而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路径。只有把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审计实践全过程,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围绕产业特点、政策法规、违规情节等深入开展研究,梳理问题、去粗取精,才能揭示出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审计结论,才能对改革方向和路径等现实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

Leave a Repl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