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辨证施治,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建设性作用。
所提建议必须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符合被审计单位事业发展方向,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突出重点,区分主次,把要干什么、怎么干讲明白,说清楚,让被审计单位信服。
审计人员要通过发现某一方面的问题,判断问题的实质。有些比较严重的深层次问题往往隐藏在一些小事之中,有些影响事业发展的问题又往往隐藏在苗头之中。
因此,审计工作要洞察秋毫,严谨细致,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所提建议在精不在多,只要是有深度,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质量上乘的建议。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善于发现蛛丝马迹,小中见大、见微知著;还要学会透彻分析,从一大堆零散的现象和问题中找出本质规律,提出精准、到位、有预见性的对策建议。
一项工作的突破,关键在对策建议上的突破。现在很多问题的存在,不是大家不清楚,而是找不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举措。
目前,在审计实务中,有一种倾向是查出的问题比较多,提出的对策不具体或者不可行。提的审计建议,要么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要么就事论事,缺乏高度;要么文不对题,空洞无物。
因此,审计工作不仅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更要回答“怎么办”,提出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
查出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提出审计建议、促进问题解决才是审计工作的真正目标。
因此审计建议不能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必须抓住关键,触及深层次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不能偏。要围绕体制机制是否完善,法规制度是否有漏洞,政策措施是否有缺陷,管理和流程是否不规范等审计目标,查出什么问题就提什么建议,做到不跨界不越位。
二是不能散。提了一堆建议,如果建议的目标不聚焦,被审计单位无法落实,审计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三是不能空。建议要言之有物,要通过具体的数字、典型的事例,实实在在的问题,从中归纳出建议,不能脱离实际提一些空洞的建议。
审计建议语言要精练,表述要准确。要做到言简意赅,用词准确,表述清晰,不跑腔走调。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把握好语言分寸,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回答好“怎么办”。
一是表述要明确无误,做到层次分明、文字简洁,不拖泥带水、含糊不清;
二是表述要实在平和,用事实说话,用审计专业术语说话,把道理讲充分,做到言简意赅,不说过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