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12.2%,农村电商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长12.2%。

农村电商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而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打破了信息壁垒,让农产品的销售更加高效和便捷。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家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消费者,实现了农产品产销对接,为农民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

另外,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农业生产资讯、农业技术支持和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电商平台也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提供了新的机会,帮助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农村电商的发展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电商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家的农产品,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来源多样化。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成效显著,为农产产销对接、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随着电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农村电商政策的持续支持,相信农村电商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990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和27.8万个村级快递服务站点,全国95%的建制村都实现了快递服务覆盖。自2020年以来,为了解决农产品电商上行的难点和痛点,我们组织实施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支持建设了7.5万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过1800万吨。我们还支持了35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为了不断创新迭代农货销售模式,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抓手。许多农民通过微信或者直播销售自家的农产品,一大批农产品“网红”涌现,农产品购买转化率也明显提升。此外,“电商+旅游+采摘”的新模式也正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许多地方,结合自身的农产品产业特点和地域特色,我们探索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农旅融合新业态,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链。

2023年服贸会上举办了“2023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数商兴农专场”,围绕农产品品牌发展及流通、数智化应用、区域农品模式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聚焦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商产融合,探索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机遇。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王鹏飞在致辞中表示,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联通线上线下、生产消费、城市乡村、国内国际,是实施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流通的重要力量。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增速达到9.2%。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下沉,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丰富农村消费场景与服务,助力农民创业就业,并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深化应用,加速带动农村产业链条改造升级、降本增效。

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主席李晓林表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发展电子商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重大责任和重要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及成员单位将进一步整合电商平台、明星主播、“三农”达人、新闻媒体、品牌机构、培训机构、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等资源,从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集中采购、“三品一标”认证、传播推广、人才培养、投融资服务等领域,全面推进“数商兴农”工作。

Leave a Reply